返回551.有人坐立不安(第2/4页)  伙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示,周老师和徐汉美联合署名的那篇报道就风生水起,叫好声不断,一发不可收拾了。全国的各大报刊杂志都不约而同的进行了转载和重点报道,周老师自然是又得到了各方面很高的评价,可是她却坚决不同意将当年的新闻奖颁发给她。

    周老师坚持说大部分的报道都是徐汉美进行采访和撰写的,自己不过就是进行了一点点润色罢了:"人家将大楼都盖好了,自己不过就是拿了把刷子粉刷了一遍墙壁,能说是主要建筑商吗?不过就是比划了几行字,能说是主要撰稿人吗?"

    那一年的全国新闻大奖最后就真的颁给了徐汉美这个名不见经传、甚至在峡州报社也还是默默无闻的年轻女记者。她在颁奖台上热泪盈眶,台下齐刷刷的坐了一大排从峡州赶到京城来专程为她叫好喝彩的南正街的男人和女人,当中当然有周老师和王美珠,这个女记者发表的感言是一首毛阿敏的歌:"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后来这个徐汉美越发不可收拾,又写了一些文笔敏锐、文风泼辣、敢于揭露黑幕、敢于说出**的文章,尤其是那篇《剑走边锋》就引起了当时的市委市府一些负责人的不满,下令报社不准发表,可是人家后台硬着呢,只是打了个电话,女记者就将稿件转投省报和南方周末,影响更大、涉及面更广、知道**的人更多,得到的反响更大,好评如潮。

    那些领导就恼羞成怒,叫人把她调到与大局无关的社会部,谁知这个女记者又善于**群众、又善于发掘题材、又懂得群众疾苦,就写了一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报道,有时候还发表连续报道,就俨然成了市民的代言人,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最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

    这个老百姓的代言人、报社的大红人、金牌撰稿人其实就是一个管得宽的太平洋的警察,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家里漏水,事事关心。虽然说不上倾国倾城,可是在报社绝对算得上是一姐,虽然也会偶尔莫名其妙的迟到和早退,可是绝对是个才女,对工作绝对认真、报道一挥而就,加上发稿准时、贴近民生,而且写出来的东西肯定能成为当天晚上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绝对话题,就自然成了广大市民喜欢的记者,就自然每天电话不断,就自然忙得不可开交了。

    不喜欢也好、不高兴也罢、恨之入骨也无奈何,**三尺也无济于事,威胁恐吓人家根本不吃这一套。有一天,人家甚至看见这个漂亮的女记者和那个昔日的大哥大张广福勾肩搭背的在街上招摇过市,就大吃一惊,就知道这个女人果然不简单,后台硬着呢,还有人说,天官牌坊里面的那栋藏*卧虎的二十四号楼才是女记者的大本营,那里的人个个都叫她徐家妹子,就知道她的一些厉害了。

    那个曾经想对徐汉美进行个别辅导、提醒这个女孩子遵守潜规则的部主任不相信女记者会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光头老大的**,也不相信她有这么大的能耐,自己虽然没能将这个女生弄到手,也不甘心别人能捷足先登,曾经就此事很侧面的找了个机会问过那个开着车来接**子回家的很文静、很老实的文学清。这个徐汉美的姐夫推了推眼镜,回答的也是模棱两可:"这样很私人的问题,还是问汉美自己为好。"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报社的人就越来越发现那个每天风风火火的跑来跑去的徐汉美背后站了一大帮有钱有势的家伙,她的姐夫就是其中的一个。每逢报社有什么公益活动,有什么需要赞助的地方总少不了那家运输机械厂的名字,可是那个戴眼镜的文厂长倒是从不在那种隆重的公开场合出头露面,只是偶尔会在下雨下雪的时候开着自己的车来接女记者,碰见熟人也笑一笑:"没法子,谁让人家是我的**子呢?"

    董胜开那可是这个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