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众志成城(第2/3页)  周瑜小乔全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较为丰富的喂养经验。

    小孩子们也将自己武装起来,他们手拿弹弓,佩戴一些小刀短剑。妇女们将最好的饭食留给数千名部落武士及老人孩子们,自己吞糠咽菜,毫无怨言。

    于添部落历来崇尚勇武,从古至今,他们一代代人历经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如果没有勇敢顽强和智慧的基因,这个部落的血脉是不可能延续至今的。大家都不畏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为部落的生存而流血牺牲是莫大的光荣。即使战死,也无后顾之忧。

    整个部落,拥有独子的家庭极少,大多数人家都育有两个以上男子,所以,部落规定:每家只留下一个青壮年男子,其余60岁以下15岁以上的男子都要上战场。

    如果有谁因怯懦畏葸寻找各种借口以图逃避服役,这不仅会被众人耻笑,还会被遣送到遥远的落谷湖去永久放牧,从此他们的身上会被打上贪生怕死的标签,连带家人都休想洗刷掉这一奇耻大辱,唯一的解脱办法是敢于戴罪立功,否则,死后都不得进入部落公共坟场。

    部落无论大小,都需要大家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只有这样才能共度危难。否则,谁也没有好下场。男女老幼都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不知从何时起,他们有了自己的鼓舞斗志的歌谣:雪山高,勇气壮,草原广,雄心强。好儿女,斗虎狼,不畏死,美名扬。一条心,敌灭亡。

    于添部落的人们早已认识到五谷杂粮的好处,这些食物可以贮存很长的时间,而且可以大量储存,也便于运输,从这几个方面来说,比单纯以肉为食要好许多——即使是肉脯,也不利于长期保存,鲜肉就更不用说了。

    尤其在长时间作战时,有了这些粮草,军心才稳定,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从草料场被烧掉后,父亲(席日而洪)等人痛定思痛,吸取教训,要求粮草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羌原四鬼胆敢烧掉草料场,实际上等于向于添部落宣战。部落不仅建立由精干力量组成的巡逻队,而且设立多个探哨,前方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向首领汇报敌情。

    ——于添部落有一户人家,主人名叫阿泽,他有四个女儿,个个年轻貌美,被人称为四朵金花,她们积极报名参战,被传为佳话。

    部落也有一些没有男娃的人家,或姐妹三人,或姐妹两人,甚至有两对双胞胎姐妹都强烈要求参战。父亲(席日而洪)将她们编成金花队。

    这些人起早带晚,苦练本领。当然,她们主要用作预备队,如果非要上一线,则必须留一人在家以备将来赡养老人,这一规定对她们来说很难接受,因为她们争先恐后地上一线,为此,她们只得通过抓阄法决定谁留在家中。

    托亦涵等人暂且没有回来,她们争分夺秒地练功习武,这几位姑娘一致要求,如果董贼来了,必须立即告知,她们将配合大队人马袭击董贼,使其腹背受敌。

    父亲(席日而洪)看到这种火热的气象,高兴地说:“内有人心齐,外有援兵多,何愁不胜董贼,莫说来一个董贼,就是来一双,我们也不怕。”周玉听到这里,很是赞同:作为首领,应该具有很高的威望,必须具有让手下人钦佩的人品和才华。其实,周玉当上中郎将、都督,无论在江夏之战、赤壁之战、江陵之战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战斗中,都身先士卒。他越听越觉得入耳,真是如沐春风,托亦涵的娓娓动听的话可谓沁人心脾:

    程刚一方面悉心传授自己已经掌握的武功,一方面探索揣摩新功,因而他的功夫也在不断提高。

    他想:再给我一段时间,我的功夫就会超过董虎手下所有人,就是羌原四鬼一起上,也不是我的对手。转眼数十天过去了,董虎毫无出兵的迹象,父亲(席日而洪)觉得奇怪,永习春也百思不得其解,他说:“董贼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