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很难想像。他已打定主意,先稳着皇上和那些忠于他的朝臣们的心,下来后再召集部下和谋士们好好商量商量再行定夺,于是向着西北安龙方向跪下,恭恭谨谨磕了三个头,口中说道:“臣李定国谨向吾皇保证,不救陛下出火坑,誓不为人!”说罢站起身来,叫侍从拿来文房四宝,当即修书二封,一封给皇上,一封给首席大学士吴贞毓。
其一曰:
臣李定国谨回圣上:
臣于梧州忽接周官所携密函,得知陛下所处之艰难困境,臣如坐针毡,寝食难安。臣定国一日未死,宁令陛下久蒙幽辱呼?幸稍忍待之。臣兄事可望有年,宁负友必不负君!
臣李定国顿首
大明永历年月日
其二曰:
书呈吴阁老贞毓台鉴:
阁老所遣秘使周官,已与李某于梧州相晤,并览圣上密函。刻下朝廷之危局,李某已了然于胸,救吾皇出火坑,既是刻不容缓,亦复义不容辞,然今粤中未定,进退维艰,待李某稍作安排,即趋皇城。朝中行止,凡事须密,倘有疏漏,责在老先生也!
安西将军李定国草上
大明永历年月日
李定国写好书信,稍事晾干后交与周官,然后叫手下带他去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并吃了一顿饱饭。当天留他在梧州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便打发他上路返回安龙去了。
周官去后,李定国即刻派部下到南宁去通知新任知府刘议新到梧州来开会,商讨目前形势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因为李定国虽然在给皇上和吴贞毓的信中打了些马虎眼把周官打发走了,但接下来究竟该往西救主还是该往东联郑,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想集思广益听听下属们的意见。
话说李定国为何要专门去通知几百里外的刘议新呢?原来刘议新本为永历朝臣,曾任翰林院侍讲,此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能说会道,足智多谋。一次李定国去朝见皇上时,曾和此人接触,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向皇上要了过来,担任自己军事和政治方面参谋和顾问,而他也在一些关键时刻为李定国出过不少好主意,正因为李定国非常看重他的意见,所以在此举棋不定之际,才专门派人去南宁通知于他。
待刘议新到来之后,李定国立即召集会议,除少卿和刘议新外,与会者都是部队的高级将领,总共也就十来个人。
会议一开始,李定国便把周官到来请求安龙扈驾一事,以及自己当前的举棋难定一并告诉了大家,然后让大家发表意见,令李定国没有想到的是,除了刘议新一人赞成应该即刻带兵入卫皇城外,所有与会者包括少卿,都觉得应该先解决广东问题,因为一旦拿下广东,移跸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如果现在贸然进兵安龙,而行在的安置地点却不能落实,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后果谁也无法预料。
刘议新见所有人都反对他,便力争道:“你们说的这些虽然也有道理,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救援不及,一旦皇上的安全出了问题,紧接下来的就是改朝换代,江山易主,你们将为谁拼命?别说拿下广东,就是拿得再多又有甚么意义?除非你们都自立为王,各自逐鹿!”
此言一出,会议一度陷入了沉默,因为谁都再也找不出话来反驳刘议新了。
还是李定国最后拍板道:“我相信刘大人所说的决非危言耸听,而是极有可能成为事实,然而众位将领所说的行在安置问题,同样也是非常严峻的现实,我正是因为拿不定主意,才召集你们来开会讨论,既然意见分成了两派,那就只有少数服从多数了。我们不妨就此赌上一把,赌那孙可望不会在我们拿下广东之前向皇上下手。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着手准备有关东征的各项事宜。散会!”
(本章完)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