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章 论江湖(第2/3页)  踏月乘风之化作风吹月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仅仅是林泉野径间的物我两忘。还有拦道抢劫的山贼,和仗义的绿林好汉。

    隐于市井,喧嚣的不止车水马龙。更有酒熏陶醉,和美人顾盼。

    隐与朝野,怎可旁观利字下的盘根错节?暗通市井,成就山林?

    江湖似网。

    踏入,便始终束缚在这偌大的牢笼里,抓不住,也走不脱。

    江湖像钩。

    鱼儿一旦咬下去,咽不得,吐不出。

    江湖无尽。

    惟身临体会,方知其深。

    大合赌场的金钱流水,来自江湖。

    即使是被贬谪岭南的官员,官高至王侯将相,例如五王。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经富贵过,都有余地暗藏。对于金钱,信手拈来。问世人,身居官位,哪个不贪?

    除非为民而生,为民而死。民之情重,心口皆一,尊之圣人,不为过也!

    落草为寇,多数钱财来路不明。且官府追缉,一旦朝不保夕,财命两失。所掠巨富,与贪官污吏,如出一辙,各处寻觅暗藏余地。

    铁三的大合赌场,名为赌场,实为钱庄。

    何谓钱庄?便是货币兑换之所。今称银行。

    货币兑换,春秋战国时早已存在,却无正式场所。

    货币兑换公开化,自西汉始现,到唐时发展。唐时钱庄唤作金银店c柜坊,丝绸铺等。是富裕百姓用铜钱兑换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置办首饰,装饰,铸造金银玉器具等等。

    而平常百姓则无米下炊之时,用祖传宝物“金银玉器具”或“官赐精制衣衫”等有价值物品以廉价典当,兑换铜钱“开元通宝”使用。

    金银铤出处,大多是大唐各地凿山冶炼所得,民采之而官收税。

    。。。。。。

    注:《旧唐书·职官志》:“凡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

    后至唐德宗时,金银矿一概归官营,严禁私采。

    。。。。。。

    唐代金银产地,多在南方。

    以金矿言之,岭南为最,岭南又以邕州为第一。

    。。。。。。

    大合赌场更兼营储蓄保管,高利放贷。

    原来一本万利,利滚利此事,自古有之。

    江湖争斗,多为名利。

    名声在外,利益不可或缺。人本为财死,若争名夺利,想逍遥一生,利益冲突便随之而来。

    钱财,生带不来。出生于贫苦百姓。

    或许带来,庆幸生在富贵人家。俗称“富二代!”

    死带走。大量陪葬于陵墓之中。

    带不走的,只有留给子孙。又是“富二代”?

    铁三,头脑何等聪明!知道江湖险恶,很多拥有巨大钱财的人,经常被敲诈勒索。甚至遭遇杀戮灭门,落得人财两空。

    更甚者,二十年前,江湖上兴起一个神秘组织,不得其名。专以偷盗钱财宝物为业。神不知鬼不觉,一夜之间可令巨富变乞丐。

    此行为,谓之:荼毒生灵,不虚言也。

    于是,铁三趁机振臂一呼,开设大合赌场,为江湖解决难题。只要将钱财储存在大合赌场,书写“无人护佑”凭据,盖“大通和合”玉印。无论生死,以凭据在任何时间,随意存取。并昭告江湖,承诺:若保护不济,使人钱财失落,立刻奉还“原储存钱财”的十倍金银,永不失信!

    铁三赚收保护费用,每百贯铜钱,获利仅为每日一文。

    说来也怪,自大合赌场开业以来,该神秘组织望风却步,不曾打扰。

    铁三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以“永不失信”铁匾,悬于大合赌场高堂之上,明志昭然。

    久而久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