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时间一长,所有人必定少不了彼此之间的一些交流。也正是这些交流,让史格觉察到了张弘正身上潜藏的秘密。
被俘是一件让武将非常尴尬的事。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如何被俘”这个话题,就成为这里所有人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禁忌。可时间长了,有些过去的熟人之间还是会触及到。
聂祯是张家的老人了,仅凭着过去史家和张家的关系,这时候的史格和他之间的走动也会比别人多。
史格是在一次私下里闲谈中向聂祯问起他被俘经过的,他其实并不太在意和别人说自己如何到了琼州。因为他是堂堂正正的应战比武,这和两军交战失败被俘或投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至少聂祯听了之后就认为:“将军你这是为了保全部下而在牺牲自己,实令人不得不钦佩。”
但从聂祯自己的角度来讲,他是未战而降。如果不是史格问起、又或问的人不是史格,他根本不愿意提起。
聂祯心里实际上一直有根“刺”,这根“刺”,就是当初那封“一字之信”,因为他想不通这里面的事。也正因为这个缘故,那封信就始终被他当作凭据小心地保存着。
可听了他讲述整个事情的经过后,史格当场就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张弘正。
聂祯不知道张弘正还活着,史格却是知道的。
以史格的思虑之缜密,当他把厓山战后已知的、发生在张弘正身上所有的事联系起来,再看看那个“降”字,他已经猜出来有些事了。
故此,他一方面安慰聂祯:“聂将军,当初你也是为了保全所有的人,大可不必为此挂怀。”另一方面却仍然向聂祯隐瞒了张弘正的消息,且还告诫道:“但为将军计,此事最好以后不要在任何人面前再提。”
也就从那时候开始,史格已经决定,自己一定要找机会弄清楚发生在“弘一道长”身上的事,因为他已经隐隐约约觉得,其中的事情很不简单。
史格的机会终于在景炎十九年、即至元三十一年出现了。因为大宋邸报上登出了忽必烈去世、铁穆耳即位的消息。
而到了这个时候,张弘正也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他在那个莫名其妙的赌局中真的有可能会输。所以,他再次来到琼州,想听听史格对以后的看法。
但见面后的史格却先递给了他一张纸,即当初的那封“一字之信”,然后一言不发地看着他。
“弘一道长”的脸上顿时有汗渗出,他知道,自己一直在隐瞒的事,已经被史格猜出来了。
听了张弘正有些匪夷所思的经历,史格心中除了震惊,还有就是长叹。
他其实和当初的张弘范一样,并不相信那些问题是一个孩子能有的见解。但他非常震惊于从那时候开始,某个小儿就已经为自己立下了“大志”。对他来说,这就能很好解释某人之后的种种行为了。
而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如果当初张弘范、张弘正兄弟俩能把所有事情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他一定会对赵昰等人更加警觉,也就不会有之后犯的许多错误。
可扪心自问,他又不能不承认,假如换作自己,自己同样不会把所有的事情全盘向他人托出。这就让他一时无语。
当然,史格也不是对张弘正所说的就没有一点怀疑。然而,张弘范生前的来信、张弘正身上种种怪异的行为,最终还是让他选择了相信。
当下,沉思了好一会的史格,又问了一句话:“你已去过徐州了?”
“弘一道长”点了点头:“的确是伯颜。”
张弘正明白史格想知道的是什么,只不过他同样还从这句问话中知道了史格能给自己的答案。所以,此后他们两人均再度陷入了沉默。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