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岳云的马失前蹄,导致队形产生了混乱,所以岳飞很生气。
骑兵的进攻自然不是简单地蜂拥而上、挤成一团,他们通常是以小队的形式,甚至三、五个人的小群体,或斜向、或纵列、或箭锋型突进。这样所有的骑兵才能散得很开,并充分发挥他们每一个人的机动性和威力(注)。
这种人员组合和攻击的方式,其真正的来源,实际上是游牧民族过去的围猎。
围猎的过程,就是先派人(相当于斥候)去发现存在猎物的地方,然后众多的骑手出动,分成一队队,在一片诺大的原野上散开来,有负责驱赶的、有负责两边包抄的、有负责拦截防止猎物逃掉的,总之,兜兜转转,使得区域内所有的猎物不断地受到惊扰,疲于奔跑,最终在精疲力尽之下,全部被射杀。
说句不好听的话,每一场围猎,都相当于他们的一次军事演习。而当他们与中原军队对抗时,于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就视之于如同一场围猎。
那么当与他们交手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手所能采取的一个对策,就是与他们针锋相对,用同样的方式和他们对抗,这就是“以骑破骑”。
比如金人和西夏,在与全盛时期的蒙古人对阵中,就并不乏取胜的战例。
也正是骑对骑的这种特点,前锋、或者说每一队的首骑,所起的作用就非常大,他们通常都是军中的更强者。因为他们是战场上最先与对手交战的人,他们的勇悍,不仅意味着杀死了更多的对手,而且多半还是对方的强者,这不仅会鼓舞己方的士气,更对对手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这也是历史上偶尔会出现“斗将”这种罕见现象的原因。
你军中的强者根本就不如我,还打什么打?
畏惧本就是人类的某种天性。真正能够克服掉它的,已经是世间少有的强者。
只不过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原的骑兵想要达到能够匹敌对手的水平,就不得不付出更多、更艰苦的努力。所以,过去的中原王朝才会有“养一骑所费,可养数十名步军”的感慨。
……
张唐的前面已经没有人了,他的身上有着血迹,但这些血迹至少到现在还没有他自己的。他勒住了缰绳,调转了马头。
经历了一次对冲的其他骑兵和他一样,都转过了身来。这些骑兵的身上同样有着血迹,不少人身上已经带了伤。
他们中的有些人盯着对面也完成转身的对手,眼中充满着仇恨。还有些人则凝望着血腥的战场,哪里既有杀死的敌人,也有着倒下的曾经朝夕相处的袍泽。
但无论是谁,他们的脸上均没有任何的畏惧,有的只是一种绝然,一种杀死对手的渴望。
一直盯着对手的张唐,再度举起了手中的长矛。
……
哈剌觞深深地喘了口气,心中有点后悔。
哈剌觞早年曾在襄樊城下鏖战了六年,后来跟着伯颜南征打到了扬州,遇到宋将孙虎臣。孙虎臣派出手下的骁将、外号黑马刘的都统,要求进行一对一的单挑。
(唔,南宋的后期还真是比较特别,出现了好几次斗将的单挑,也难怪对后来的话本、评传之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当时蒙古众将无人敢应战,只有哈剌觞挺身而出,结果双方恶斗数十合之后,哈剌觞当场斩杀对手。从此,他在蒙古军中名声大振。
也正是鉴于他的悍勇,所以这次玉昔帖木儿让他率领三千骑兵为前锋。
宋军没有像过去那样,要等到春夏涨水的季节再攻打郢州,的确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而且在拿下了郢州之后,张世杰还直接在汉水的北岸、郢州的旧城外设立了大营,这就让玉昔帖木儿和哈剌哈孙必须对此做出回应。因为张世杰的这个势头如果得不到遏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