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五章 另一种无奈(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世上本就没几个人当了头,不想自己的部门有更多的钱可以花,哪怕他根本不是出于私利的目的。

    某人的确是说了:“各部要拿出自己的用度预案,预案中既要列出用度的数目,也要详细说明拿钱做什么事、用在何处。”但对众朝臣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身为朝廷官员,本来咱就是要做事,而做事自然要花钱。

    刑部的徐宗仁就肃然言道:

    “江南初定,各地仍多有宵小之徒为乱,刑部承担的办案压力很大。”

    办案是要花钱的,您说是不是?

    赵樵的吏部没有事?当然不是。他不仅有事,而且是大事,朝廷新郡县制的规划就主要落在他的身上,因为帝国并非是对过去的郡县制进行照搬。(这事放在后面讲。)

    除了《大宋邸报》,礼部现在真的算是没有多少事情,可陈宜中照样列出了什么祭奠、郊祀、观礼等等之类的大事。

    就是刚刚被任命为民部尚书的冉安国,也弱弱地强调:“民部眼下需派员到各地核查户籍、登记造册的职责实在不小。”

    而理由更充分的是工部王德。

    工部管营造,筑城、修路、水工(水利)等本都是要花钱的事,更何况在忙碌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终于将过去每一件军械的花费给弄清楚了,如此就愈加有了依据:工部将于来年之内,制作军械若干,花费为多少,等等,等等。

    如果这些仍显不够,现在还增加了一个令陆秀夫头大之人,哪就是他的“班长”谢枋得。

    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令帝国朝堂最震惊的事,除了户部被拆分,还有一件就是在近年底,谢枋得的国学院被升格为“部”,并且陛下不仅亲自将它命名为“大宋国民教育部”,更请了太后为这个所谓的“教部”题了字。如此一来,朝廷由过去的六个部,转眼变为了八个部。

    随后,当众人还在找跌了一地的眼镜片,谢枋得和刘鼎孙领衔的“教部”已经呈上了来年的用度预案。

    “教部”的预案也绝对无懈可击。

    首先,按照陛下和朝廷过去拟定之草案,教部要在帝国已恢复的疆域内,实施新的教育规制。郡学可以暂缓,县学则必须立刻设立。

    其次,教部来年除了要进行正常的县学结业考试,此外还将主持帝国第一次郡学结业考试。

    至于最重要的,则是按照以前所定下的帝国新教育规制,来年教部还要举行令天下人所瞩目的太学入学考试。新的太学是不是立刻要建?

    看着老谢和所有人的预案,陆秀夫和赵与珞真的无语了,他们是再度体会到这句话:钱到用时方恨少啊。

    某人的确还曾说过:“要优先保证朝廷要务,对不急之措可以削减,甚至暂缓。”可问题就在于:一旦要裁减任何用度,不仅无人乐意,还立时会遭到反对,甚至是激烈的反对。而上门前来述说理由的人更是不断。

    陆秀夫和赵与珞真变得头大,这样下去,还谈什么“适当留有余额,以备朝廷不时之需,”就这些你能对付过去已经不错了。

    他们只能再度去见哪个狡诈的陛下,事情全是他惹出来的,他不拿主意谁来拿?

    然而,帝国陛下听了之后,不仅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笑道:“老师、赵爱卿,不用着急,这很正常。”

    是正常,您都不需要什么内幕,光看看后世国外的报道就可以知道,他们那么有钱了,可为了这个预算仍要折腾多长时间。

    况且这才八个部,要是有十几、几十个部,头变大是轻的,炸了都是有可能啊。

    哪小子随后出的主意差点让陆秀夫和赵与珞背过气去。

    “老师、赵爱卿,传朕的旨意,除了工部,各部所有的用度都要裁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