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叶知秋(第2/2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若惊之色,相反,脸有点白。

    “朕曾仔细查问过当初大难临头之时,临安朝廷曾有的应对。在朕看来,陈相您的有一个举措,实为挽救帝国的最后之策。”

    陈宜中的嘴角哆嗦了一下,但高低还是抿住了唇。

    他是不是早已明白?

    陆秀夫和文天祥的面容都很平静,只不过他们在瞟了一眼陛下之后,也看了看陈宜中。

    这两人当然也清楚,这个狡诈的陛下之所以拿老陈来“开刀”,就是为了消除朝廷里的阻力,以便顺利地推行帝国新的举措。

    因为陈宜中是朝廷元老,像他这样的人,什么门生、故吏,朝中有很多。俗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在朝中的潜在影响力,是不容任何人忽视的。只要对付了他,帝国新的规制在朝堂上通过,已经成功了一半。

    可他们同样也更明白陛下要说的是什么事。

    帝国陛下接着说道:“这个举措就是,发民为兵。”

    按史书记载,当元军压境,大宋危在旦夕之时,“宜中仓皇发京城民为兵,民年十五以上者皆籍之”。

    老陈是太学出来的,功底深厚,历代的规制他了解。从他的这个举动完全可以看出,当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显然想到了汉制。

    历史没有如果,后人并不能在此断言,陈宜中的举措一定就能挽救大宋,但却不能说没有某种可能性。

    因为临安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本身人口众多自不必多言,再加上周围的乡村,即使以后世“青壮”的征兵标准,拉个十万大军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张世杰等人还带了兵来勤王。

    任何人还可以推测,既然是皇城所在,临安的整个防御,也并不会差到那里去,至少要比马发坚守的潮州强。

    为什么这个堂堂的大宋,战都没战就降了?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假如当时朝廷坚守住了临安,而外围再能有勤王的援军,北元真的就能灭掉南宋?

    北元整个南伐大军不过二十万,阿里海涯分走了四万,阿术又要分兵淮东,对付扬州等地的李庭芝、姜才,根本脱不开身,伯颜真正能用于临安方向的,不过十万,再加上投降的新附军,就算他有二十万,一定就能拿下当时的临安?

    同样是这个时代的汴梁争夺战,同样是四面楚歌、陷入困境的金人,他们还至少做到了暂时不出,有泪不能流,这就是他今日不再放言,变沉默的主要原因。

    东没有继续追问陈宜中。提有些过去之事,真的是有点残忍。但他的眼睛看向了所有的朝臣。

    “朕不知道诸位听了这个‘笑’后做何感想,可朕听到和看到的,就是亡国之象。”

    “朕知道你们中的有些人对朝廷现在转而重视禁军不满,更对新的兵役之制不服,但朕在此对各位明言,如果我大宋有些事情不改变,即使我等复国,它还会亡。”

    东重重地将他的话抛了出去,因为这小子早已下了决心。

    在我的手中,帝国的有些规矩必须改。无论是何人反对,老子该给地的给地,该给钱的给钱,然后立马让他“致仕”,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当初说是说朝廷将行在安在了琼州,可事实是,朕和诸位都被发配、流放到琼州近十年。”

    琼州在两宋均为流放之地,天下人人都知道,这面子早已丢大了,再扯面子有鸟的用?

    “朕更要提醒诸位注意的是,以孔子通天的智慧,哪怕他以教化天下为己任,可他仍然在授业中保留了射艺,好好想想这其中的为什么吧。”

    --------

    争取晚上再上一章,近来不好意思了。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