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五章 宗教政策(二)(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您不要来问咱,您大可问问历代的皇帝对此是否愿意。

    唐武宗灭佛后,在其下诏中就讲:“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您看看,土地数目惊人就不说了,竟然拥有的奴婢都有十五万,这哪还是什么“佛”。

    故此,历史上所谓的“三武一宗”给佛门带来的灾难,其背后最重要的,也就是经济上的原因。

    如果我们用一种更广泛的视野来看各地的宗教,即使是在后世,有些现象仍然存在。他们中的有些人,说来说去,不过就是落入“权益”之中,早已落了俗。

    东的声音的确很轻,话也并不多,但他的每一句话,都像针,刺入张志仙的心中。

    “朕想坦白地说,从朝廷来看,过去佛门控制的土地、僧徒越多,它与朝廷的矛盾也就越大。一代帝王可以不问,但以后的帝王却绝不会容忍,这就是他们大难临头的真正原因。”

    兄弟我以古讽今,就是在告诉你,当初全真教受打压的原因之一,其实也有经济上的。因为你们同样也有优免,而你们还到处抢地盘,成吉思汗又已经不在了,蒙哥和老忽怎么能再容忍?

    事实上,别人怎么认为咱不管,兄弟我是绝对相信长春真人以如此高龄去见成吉思汗,他主要是出于仁心。因为他在回来后对弟子有交代:“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失。此修行之先务,人当铭诸心。”

    由此可以看出,他当时要求多立道观,是为了救人。没房子没场地,你如何安置众多的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百姓?

    史书更有记载:“时大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使其侍持牒购之。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怀濒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

    也就是当时的丘处机派出自己的使者,带着从成吉思汗哪里拿回来的度牒,在蒙古兵的屠刀之下,解救了好几万的百姓。

    丘老道这时候已经处于“从心所欲”的年龄,权位、钱财、名声对他早已成为云烟,如果他真想追求这些,早干嘛呢?反过来说,如果他还有这样的俗念,他也根本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修为。

    但后来的全真弟子,还大肆抢占别人的寺庙,是不是已经违背了他们丘祖当初的宗旨,变成了逐利呢?

    东看了看张志仙,脸色依然十分平和。他现在做的,就是“直指人心”。

    张志仙的瞳孔收缩。因为对面这个帝王的话,其实含义非常明显。

    一,他将来决不会容忍任何教派势力的坐大。

    二,就算他能容忍了全真教势力的扩张,给你个什么天下第一教派的名头,他也不会保证以后的帝王仍然如此。

    甚至在他的言下,还有暗讽全真教眼下处境的意思。

    一句话,这小子不仅狠,而且还毒。

    但是,初次和东打交道的张志仙根本不了解这个“帝王”,以他的修为,是否真能顶得住对面的这个小子,可不好说,因为人家的话接着就又来了。

    “道长,不瞒您说,朕久仰全真教的大名,为此,朕不仅询问、而且也看了一些贵教的教义。”

    兄弟我可没讲假话,这个“久”,可是n年的“久”啊

    “在朕看来,重阳真人不愧为一代宗师,实有莫大之智慧。”

    甜汤又上来了啊。

    张志仙忍不住看了一眼委羽道人。

    可这时候的道长和杜浒两人全都目瞪口呆。因为陛下前面所说的话,哪是什么拉拢,用大棒砸人还差不多。

    估计要在后世,他们此时的心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