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章 君之殇(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国大汗他会怎么想?

    大殿内有着瞬间的沉寂。沉寂之后又会如何?

    “安童,此事已不必你来插手,朕自会安排人来追查。朕觉得你该好好闭门思过了。”

    再度出现的帝国大汗声音是如此之冷,会不会让安童想到当年被扣押时,在极寒的大漠中度过的、那些毫无生气的冬季?

    他的脑袋深深地垂了下去:“臣遵旨。”

    自己能做的事,已经全做了,剩下的,就听天由命吧。

    但是,帝国的大汗并没有结束。

    “你知道你的老师去世之前,他在做什么吗?”

    “臣不知。”

    有一张纸轻飘飘地落到了安童的面前。

    “拿回去好好看看吧,你该多学学他。”

    安童低着头离开了大殿,他已不敢面对他的大汗。然而,假如他此时能再看他的大汗一眼,他也许还会看到,帝国大汗的眼中,同样也有着深深的悲哀。而这,还是一个花甲老人的悲哀。

    北元朝堂在至元二十二年下半年的动荡,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真金和安童全被忽必烈严令闭门思过,虽然他们的身份地位并未有明确的诏令给改变,但是,对真正处于旋涡中心的真金而言,他等于是被幽禁,实已濒临被废的边缘,仅差一份诏书而已。历史上被废太子的结局,让真金始终“尤惧不安”。这种身心上的折磨,最终导致他在当年年底,于四十三岁时去世。

    而忽必烈对真金和安童的处置,同样也意味着北元朝中儒门的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道门原本已被打压的情况下,佛门的势力无形中得到增强。这就为桑哥在忽必烈为政的后期,成为权臣铺平了道路。

    同时,北元朝堂上的这场大地震在外人眼中,不可避免的也被视作了可乘之机。

    因为历史上北元在东北地区的政策实际上有反复,即在“立行省,严弓矢之禁”之后,由于“东路诸王多不自安”,而部民“亦怨望”,所以又“罢行省,复宣慰司,且驰弓矢之禁。”

    但在这个时空,忽必烈为了尽早拔刺,他不再动摇。

    乃颜受到逼迫,辽东地区又人心不稳,他认为忽必烈还有南方之敌要应付,所以在暗中派人联络了海都后,于至元二十三年提前举行了叛乱。

    忽必烈得报,立刻命伯颜在和林密切监视海都,自己则集结兵力御驾亲征乃颜。他借鉴过去南宋步军的战法,以北汉军步军为主力,进退之时,这些步卒与骑兵共乘一马,临敌交战,则步军下马手持长矛、大刀先行。再佐以骑兵抄对方的后路,大破乃颜的十万大军。

    在一望无际的大地上,依然散落着各种形状的尸体,空气中仍飘有浓浓的血腥味,但帝国大汗纵马漫步在期间,不仅毫不在意,更仿佛有着某种快感。

    叶李已经又有了要呕吐的感觉,但他还是拼命强忍着这个念头。

    帝国大汗再度看向了他:“叶爱卿,你脸色不好,是否有何不愈?”

    “多谢大汗关爱,臣只是近来有点劳累。”

    “哦。”面对他的窘态,大汗的眼中似有嘲笑之色一闪。

    “是啊,军旅筹划不易,这次也多亏了你的奇谋。”

    “大汗过奖了。”叶李恭声回道。

    出征之前,因过去蒙古军平叛,经常临阵彼此言语一番,随即双方要么罢战,要么各自后退。帝国大汗对此放心不下,曾问计于他。他出策:“以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军断其后。”如今果然奏捷。

    此时的叶李表面谦逊,内心里实已极为自负,但他不知道,帝国大汗内心里此时念叨的,却是另一个人的名字。因为多年以前,早已有人提出了相同之策。

    叶李还不能领悟的,则是隐藏在这个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