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九章 另一种准备(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得不低头。

    事实上,像他这种人,从心底里同样未必瞧得起这些来自蛮荒之地的所谓“大师”。

    因为历史上的江南不是没有佛门高僧,哪些人不仅精擅佛学,而且他们之中,还很有些人对琴、棋、书、画、乃至茶道等等闲情雅趣之事颇为精通。如此高雅之士,才是像他这样的“士”,所真正喜欢或愿意结交的对象。

    苏刘义的祖先苏轼这个大胡子,不就曾和佛门之人往来频繁?

    更何况,以叶李“江南遗逸”的身份,他也没必要刻意去巴结桑哥。那样不仅在这里容易授人以柄,就是在他自己看来,也落了下乘。

    但是,同样是像叶李这样的自视甚高之士,历来又最吃“礼贤下士”这一套。一遇到这招,能拿得住的人还真不多。

    现在,桑哥如此屈身自抑,叶李顿时就觉得自己不能不有所表示。

    他又谦逊了一下:“大汗和大师实在是对在下过誉了。”

    可是,桑哥的态度却愈加恭敬。

    这不仅仅是有大汗先前的吩咐,而是他以后仍有求于对方。他的目的,更要让对方无法推脱。

    “先生不必过谦,即使是大汗,对先生的才学也早已青眼有加。他曾有言交代,让贫僧多向先生请益,而且无论先生有何建议,尽可放心直言。”

    叶李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是由于对方的态度表明,今天你不说怕也要说了,这让他觉得有点强人所难。可从另一方面来讲,翻脸的代价他又承受不起,毕竟别人打的都是大汗的旗号。

    叶李知不知道北元帝国的有些弊病?他当然知道。不讲历代有许多事情其实都是一样的,而且有些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他亲眼见过。

    稍微在内心里权衡了一下,他决定再给对方一点“灼见”,因为到这个程度他再推脱,不免就要让别人小觑了。

    他沉吟道:“大师,以在下浅见,朝廷的赋税,怕是现在多有疏漏。”

    桑哥大振,他立马恭维奉上:“先生慧目如炬,委实强于朝中他人,贫僧愿闻其详。”

    叶李淡淡而言:“大师,需知历代朝廷的岁入,大多来自于田赋和丁赋。可如今,恕在下直言,民田姑且不说,官田怕就多被侵占,民籍更颇有隐瞒。”

    说完,他瞟了一眼桑哥。

    叶李有如此所言,是他非常清楚,北元下江南之后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夺取了过去南宋的官田。贾似道这家伙忙了半天,南宋朝廷收回了那么多的地,可转眼之间,这些地却便宜了北元,成为了他们在册的官田。

    如果这些官田真的全成为朝廷在册的土地,哪也就算了,但叶李知道,北元的官员和南宋一样,也没少借机侵占。

    侵占官田也可以不论,可问题还在于,由于官员有时故意将为自己耕种的百姓也不纳入民籍,因此,朝廷又少了相当一部分丁税。

    话说回来,桑哥和杨琏真加当初在江南也没少干这种鸟事。

    叶李从内心里看不上这个所谓的大师,也真的不是没有缘由。至于他是不是借机小小地讥讽一下,也只有问他自己了。

    叶李认为,这个问题在江北也是一样。北元的王公贵族、包括官员,他们是占地少了,还是隐瞒户籍少了?这都不需要他去问。

    一句话,有些事情不过就是“赋税不均”的老毛病。

    他其实也评估过卢世荣的举措,可在他看来,卢世荣的所为根本就是“避重就轻”。真正的西瓜不拎,你非要拣芝麻。

    听了他的见解,桑哥也不是没有尴尬,甚至还在内心里扁了一下这个叶先生,但他没有太理会。毕竟事过境迁,他已经不可能回江南收租了。

    他言道:“先生所言,确为灼见,贫僧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