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赵大人,关于国债,在下完全同意诸位大人的意见,以后一定要经常弄,尤其是泉州。”
陆夫子和赵夫子连连点头,因为苏景瞻的言外之意,正是他们将这个帝国的三管家给弄回来的原因之一。
泉州由于商人众多,非常富裕,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所以,朝廷的官员没少将眼睛盯向了哪里。甚至早就有人上书建议陛下:朝廷要严查不法的奸商,罚没他们的财产。
这事的责任在东身上,谁让他表现的那么喜欢汉制?
整个汉代,从建国开始,它的基本国策中有一项是“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它的这个做法,对后世是有很深影响的。而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集中天下财力,满足战争的需要,他又先后颁发了“算缗”和“告缗”两个法令。即:凡申报朝廷税赋有隐瞒的商人,不仅充军边疆一年,而且还要没收其全部财产,同时鼓励百姓进行检举,“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也就是把没收的财产奖赏给检举人一半。这个政策一出台,当时的天下之人全都跑到官府举报,结果无数的商人为此倾家荡产,天下财富多归了朝廷所有。
现在行朝也缺钱,而小鬼头又津津乐道于“汉制”,所以有人就揣摩了上意,以汉法为例,打上了泉州商人的主意。但东否决了这个提议。
虽然兄弟我有时候也不太喜欢奸商,可咱不能这样干,要不你怎么在将来建什么工商帝国?当然,盯他们交税紧一点是应当滴。
东的否决归否决,可这并不代表着朝中的夫子们就此不算计商人了,只不过是他们没想好怎么“找茬”而已。
等东端出了国债举措,朝廷的大佬们立刻就计上心头:让这些奸商掏出钱来弄国债。
因为在他们的计划中,第三期的国债还要扩大,那么,最合适的地方是哪里?自然是最富庶的泉州。
苏夫子给陆夫子和赵夫子当场吃的宽心药就是:“请二位大人放心,关于国债的发行,在下准备在泉州,先将其摊到各商家。”
陆秀夫与赵与珞立刻又都点头。
陆夫子甚至还告诉苏夫子:“景瞻,这事你大胆地做,不必顾忌。”
说实话,在这些朝廷大佬们的内心里,根本就认为这是天经地义之事。
朝廷在恩赐你们这些奸商钱财,你竟然还敢拒绝,不给朝廷面子,真反了你了?不行,这是必须滴。
但是,苏景瞻和陆夫子、老赵一样,现在最热中的,是如何圈天下更多的钱。陛下画的这个饼太大了,和它相比,其它都是小钱。
苏景瞻认为,按陛下的高论,真的有可能解决哪个长期困扰朝廷的缺钱之难题。
他和另两人说道:“陆相,赵大人,陛下的钱行之议,实为高瞻远瞩之策。朝廷国用不足的难题,今后很有可能会解决。虽然陛下讲了要慎重,但在下认为,为了以后更方便的实施这个举措,户部派驻各郡之人,就应兼顾国债发行和推行朝廷新的币制。”
陆秀夫与赵与珞明白苏夫子所指,因为陛下的钱币改制,可以说是现在朝廷的最大收益所在,这点决不能放弃。
而宋代的整个民间,也真的不能说没有钱。有宋以来,它的铜钱年发行量,北宋一般保持在三百万贯以上,宋神宗在位时,一段时期内甚至还达到了五百万贯。南宋时铸钱少了许多,甚至朝廷还关闭了许多钱监,这是由于印制会子来钱更省事、也更快。据有些学者估算,所有这些铜钱排列起来,大概可以绕地球三圈。
如果朝廷能将这些过去的铜钱再利用起来,这个财非常非常大。
“在下还建议两位大人,立刻上书陛下,先将大宋钱行在琼州和泉州设立起来。它们都有条件,而且也只有这样,朝廷才能积累相应的经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