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后,将老赵的“暂时”给端了出来。
但果然不出陆秀夫所料的是,小鬼头否决了这个建议。
东可不认为这个“暂时”是什么好主意,就冲着朝廷这帮喜欢砍半价的大臣,你“暂”着“暂”着,多半回头就给你“暂”没了。兄弟我可是非常讲信义滴。
他的眼珠子一转,开口说道:“老师,赵爱卿,朝廷这样做,会让百姓猜忌,更会给外人以口实,不妥。”
“朕觉得,嗯,这样吧,将朝廷的重臣请来议一议。”
陆秀夫和赵与珞相互看了一眼,得,小鬼头又要来事了啊。
你不去找他,他都给你来事,现在你找上门来,哪还不是又让他折腾。
但宋景炎九年的这个朝会特殊在,帝国陛下没有把所有朝臣都招来,而是仅仅请了现帝国文官中最核心的五大尚书:户部赵与珞、工部王德、刑部徐宗仁、礼部陈宜中、吏部赵樵,以及丞相陆秀夫和御史中丞杨亮节。
这是由于东认为,有些事情还只能在小范围内“传达”,因为他还带了一个人参加了这个朝会,那就是参谋院的高桂。
在这个朝会上,东先让高桂挂起了图,虽然不是全部,但也颇为全面地向帝国的重臣们说明了前线的军情,以及参谋院随后的打算。
再接下来,他让赵与珞和王德分别讲了朝廷和工部的状况,然后请各位大佬一议。
事实上,由于帝国陛下已有文官不得过问军中之事的旨意,除了陆秀夫,现在绝大多数的文官,只能通过朝廷的邸报获知军中的消息。即使是在五位尚书和杨亮节之中,也只有赵与珞和王德知道的多点,因为他们和军中接触的比较多。
这个“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通报,好么,刚开始的时候,几位重臣的内心,真算得上是先加热、后凉拌,冷暖各一半。
可是,冷很快就变成了热。三个路的地盘,明明能拿下来的,不揣在兜里?他们的眼中露出了让高桂也恐怖的热切之色。
陈宜中首先发了话:“陛下,江南西路和广南东路,不可不全拿下。”
说完,他看了一眼赵与珞和王德,语气十分强硬地又说道:“户部和工部,必须为军中筹划好钱粮和军械。”
老赵和王德差点没背过气去,你这都是废话,有办法谁不知道去做?
吏部的赵樵简单:“陛下,朝廷扩军是必须的。”
这位的业务专长是“提拔人才”,所以出的主意还是在“人事”上,其它的也并非其所长。
杨亮节跃跃欲试:“陛下,臣以为,既然朝廷国用不足,而战事又如此吃紧,现在就应该恢复过去的赋税。”
好家伙,国舅爷干脆将“暂时”都给省了。
王德皱了半天的眉,总算开口言道:“陛下,朝廷既然昭示天下,免了百姓的赋税,现在更改的确不妥,但臣以为,往来的商税可以多征点。”
有点靠谱了啊。按过去来看,这的确“大有可为”。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关键的还是一个字:钱。
只有陆秀夫和赵与珞一声不吭,他们都等着小鬼头来事。
徐宗仁不愧为当年帝国陛下的“赞读”,绝对和小鬼头一条心,他在想了一会儿后说道:“朝廷政令朝令夕改,极为不妥。依臣之见,当年陛下曾在琼州借粮,现在朝廷还可以再借。”
帝国陛下的嘴角终于露出了笑意,还是俺的“先生”好啊。
徐宗仁的话音刚落,他就拍手笑道:“先生此言大善,朕以为,朝廷的确可以再借。”
见小鬼头如此兴奋,朝廷的几位尚书重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眼中看到疑惑。别是上了小鬼头的当,让他又能折腾了吧?
“各位爱卿,朝廷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