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起于战国,它原为古代调节粮价,储粮备荒的重要举措,其做法是:官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歉年则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价和稳定社会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其后大约在汉代,它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平准制度。宋代有个社仓制度,即来自于此。但遗憾的是,历史上这个制度时断时续,没有完全起到它应有作用,尤其是在王朝的末期。
东采用的、所谓的后世“统购统销”政策,其实也源自于此,只不过在做法上更极端。陆夫子和老赵这两个帝国的大管家之所以能采用他的政策,实际上与这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们真的不要以为后世的政策什么都来自国外,那差得简直太远了。平准制度介绍到国外后,它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你比如说期货。
米国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后,为了避免以后可怕的物价飞涨局面,就曾特别在农业上将中国古代的这一制度引入罗斯福新政,并将其用到现在。
钱穆老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讲到平准制度时,更有如下趣言:“据说美国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恐慌,闻知中国历史上此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此说,却说是王荆公的新法。其实在中国本是一项传统性的法制。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甫下飞机,即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大员提起王安石来,深表倾佩之枕。而那些大员却瞠目不知所对。因为在我们近代中国人心目中,只知有华盛顿、林肯。认为中国一切都落后,在现代世界潮流下,一切历史人物传统政制,都不值得再谈了。于是话不投机,只支吾以对。”
听了卢世荣所言,桑哥一楞,但卢世荣却也不肯再讲下去。他恭恭敬敬地向桑哥深施一礼:“草民狂悖之言,实在有辱圣僧之听。大师之德,来日定将厚报,今日草民就告辞了。”
说完,他一步一步地退后,在到厅房门口时,才转身而去。
桑哥看着他离开,没有说话,但他的眼中,却露出了深思之色。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