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值他个千万滴。这个皇家书院,咱本就是按收藏馆、聚宝盆来办的啊。
那四人心中均有点感动,甚至还有些惶恐:“陛下实在是过誉了。”
屋子里的其他夫子也都露出了羡慕的目光,皇家专印,这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的荣耀哦。
赵与珞还是有些自知自明的,他略有些尴尬地说道:“臣才疏学浅,不能和陆相、文相、谢大人相比,实当不起陛下之垂爱。”
“哪里,赵大人,现在可能您是没有好的著述,但这是因您忙于国事,无法专心于学术。但谁能说以后您就不会有?朕不会食言。”此时的老赵决没有想到,他以后是有一部煌煌巨作名震这个星球滴。
东看了看其他的夫子,又说道:“谢大人,朕以前说过,将来国学院要把夫子们好的著述进行刊印,但那时朝廷还很困难,现在咱们的条件算是具备了。朕觉得国学院可以每月出一本册子,刊登夫子们最新的、好的著述,让天下人都能知道。就是朝廷的大臣们,也可让他们踊跃投稿。这个册子,可否名曰《国学月刊》?当然,这都由你们最后来定。”
谢枋得躬身一礼:“臣谨尊圣喻。”
众夫子的眼中均闪出了热切的光芒:“陛下对国学院的关爱,臣等铭记在心。”
东那带着三分坏笑的眼珠子一转,说道:“不过,关于这个册子,朕还是旧话,不认为应该免费刊行。太宗皇帝曾有言: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来自于宋太宗赵光义读书的典故。《太平御览》是在他执政年间,收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编的一本书,共有一千卷。编出来之后,他坚持每日看三卷,假如因有事当日没看,过后一定要补回来。曾有人劝他不必过于辛劳,他就用“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做了回答。
“既然有益于天下,著者就应该得到报偿,得到一些润笔费,所以国学院应把这个册子向天下出售。只不过为了让天下人尽可能的多看到,价钱要低一点罢了。”
到了这个时候,咱们大宋的最权威的学术月刊也该让它登场了。
你也不要以为咱光是为了收买人心哦,那是次要滴,咱这忙活了半天,更重要的是为了打造将来的宋代文化知识产业链。
赵与珞对小鬼头的心思是了解的,陛下弄的实际上是“以文养文”,这也是为了减少朝廷的支出。就是夫子们也决不会对此有什么异议,这件事可是早就在朝堂上定下来的。
东回过头来又对陆秀夫说道:“老师,有了这个活字印刷之术,朕觉得朝廷可以重新建立以前的邸报制度。”
“邸报”又称“邸抄”,或称之为“朝报”、“条报”、“杂报”。史载,汉代的郡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城设“邸”,其作用相当于后世的驻京办,它的主要使命在于了解朝政消息。(我们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东西,其实有很多都没变啊)。
旦凡皇帝的谕旨诏书、大臣们的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升迁等消息,都是邸吏们重点收集的对象。一旦得到,邸吏们会把这些消息写在竹简或绢帛上,以后当然就是写在纸上,然后让信使骑快马立刻送到各地。这就是最初的“邸报”由来。
“邸报”严格来讲,开始是在朝廷内部流传,后来又发展到张贴于宫门外让公众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已是最早的一种政府新闻发布方式。
它的发展,最终导致早期报纸的出现。有记载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官报,是唐代的“开元杂报”,它设立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主要是给在京的官员们看。有学者考证,就是“新闻”和“编辑”两词,也是唐人发明的。而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中国唐代的“敦煌邸报”,曾于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现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