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军事法庭(第2/4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战中的俄、美、英、法,是多少军队对德国?米国人对付一个冲绳岛,动用了四、五十万兵力,而日军才十万多点,他们又算不算搞了“人海战术”?为什么这些人不去指责他们呢?他们的这种双重标准,不过是喜欢贬低国人,狗眼看人低。

    东只是觉得,“令行禁止”是任何军队基本的要求,而这两个“杂牌军”可以算是他树立的标杆,如果处理的不好,那是很伤人心的。

    在这件事上,他认为更应该为以后再立下一些规矩,因为军法处虽然已经设立,张德也被他任命为军法处处长,但到目前为止,军法处还没有相应的操作机制和它进行配套。作为一个时代的空白点,他应该可以从中为未来做点文章。

    当张德向他请示如何处理此事时,他命张德根据名单从参谋院、武学院、督军司、军械司中,按和张达、方兴俩人相熟回避的原则分别随机抽出三人,加上张德自己组成临时军事法庭,这些人则充当临时的审判官。他告知张德,军事法庭要允许张达、方兴陈述自己违抗军令的理由,并让他们的上司和部分下属旁听。在听完之后,所有的临时审判官不具名的写出自己的处罚意见,而最后的处罚,将依据他们的裁断来进行。

    张德虽然知道陛下喜欢弄点新东西,但显然无法理解这种从来没有过的方式,这和过去文官断案大不一样,他一直以为军法处就是宋军中的刑部或大理寺,他自己将是断案的老爷。他问道:“恕末将蒙昧,陛下的意思是……,”

    东严肃地告诉他:“张将军,他们都是跟着朝廷到海上的人,应当有为自己辩解的权利,朕希望能更公平地对待他们。”

    张德当时也只是认为陛下对“海上之臣”很仗义,但当苏刘义回来后,苏黑手却更能领会陛下的深意。“我督军司将来还会有很多这方面的裁断,时间一长,那些家伙少不得会怨恨咱们,但现在是大伙一起议定的,而依据就是所有人制定的军法,哼哼,到时无论是谁,都不能怪到咱们头上,陛下是护着咱们督军司的啊。”他叹息着说道,张德恍然大悟。

    东的举措在军中引起的震动更大,宋军三个大佬全都关注到这件事上,他们明白,这对未来宋军中的每个人,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东为了尽量减少外来因素的影响,他并没有参加庭审,但这是一次并不太成功的尝试。张德在第三天送来了军事法庭的处罚意见,在十三个人里面,有五个人认为张达、方兴应该被降职为炮船船长,理由是违抗将令必须严惩,但考虑到那场仗还算打胜了,如果再重,就寒了将士们的心。有四人认为张达、方兴功过相抵,不应处罚。还有两人则认为,无论如何,违抗军令者都应该严惩,砍头并不为过,孙武练兵,吴王的妃子都照砍不误,岳王军纪森严,岳家军才战无不胜,正是过去宋军的军纪太松,所以才导致上令不行,屡战屡败。另有二人的提议是,将两人降职一级为炮船小队的指挥使即可,毕竟仗还是胜了。

    争议的确很大,没有一个结果能过半数。东在看到结果后,召集了所有在琼州的军事将领议事。

    张达和方兴这段时间的确是很难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原先朝廷正规的军人,这种“非自己人”的概念,使他们心中极其忐忑不安。而所谓的军事法庭审案,陛下又没有出现,这更加重了他们的疑虑。

    他们终于见到了陛下,但这是在所有人都在场的情况下。东让张德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军事法庭的结论,在听完结果后,所有人都看向了这个已经令他们感到有点神秘莫测的小皇帝,但陛下说的第一句话就令他们震惊不已,因为他说道:“各位将军,朕一直在想,如果岳王没有蒙冤,我大宋还会是现在这样吗?”

    仿佛觉得还不够刺激,他的第二句是:“岳王之死,朕认为高宗皇帝是有责任的,但朕,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