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朝臣们制定关于景炎至宝兑换的方案时,陆秀夫和赵与珞是坚决反对眼下就拿银圆和龙币进行兑换的,行朝现在没有多少银子来兑换,固然是他们的理由,但真正的原因并不在这里。
宋代的一名禁军士兵,在没有战事的正常情况下,每年花费为五十贯。琼州宋军虽经整编,但四万多士兵每年的花费最少也要二百多万贯,这还不算将领们的俸禄。再加上生产军械的工匠们的薪水,官员们的俸禄,朝廷的日常开支,就算它每年四、五百万贯。这样一笔巨大的开支,也是现在的行朝无论如何承受不起的。
东用五个硬币代表了过去一百六十六个交换单位,理论上,他一下扩大了行朝三十多倍的货币拥有量,但在实际中,是达不到那种程度的。他的十文钱和过去的一文钱差不多大小,五十文和百文就要大些。材料上已经有差异,而在流通中,“分”和“角”的需要量更大,否则你不便于交换,因此东他自己的估计是大约在十倍左右。这样,实际上朝廷每年只需要以前的四、五十万贯就可以应付。
东的货币改制,讲白了就是把一块钱当十块钱用,但他却没有给所有人相应地提高“工资”。这个穿越者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用一些荒地和抢劫的战利品玩了个障眼法。
但他就算可以瞒住所有人,却瞒不住陆秀夫和赵与珞。陆夫子和老赵虽然不知道“货币贬值,货币升值”这些名词,可是他们不是没有类似的概念,因为中国古代有自己的描述,那就是“钱重物轻”或“钱轻物重”。
如果一贯铜钱过去等于一两白银,那么在东变动过币制后,还会如此吗?陆夫子和老赵这两个帝国的大管家早就觉察到小鬼头的“投机取巧”是有破绽的,现在是“钱轻银重”啊。试问如果大臣们觉察到了这点,他们会怎么想?
这两个忠心耿耿的帝国大臣,为了避免在朝廷上出现风波,借着景炎至宝的“神奇”,不仅否决了银币对铜钱的交换,而且大肆夸大它的价值,以弥补陛下的漏洞。他们的这种遮遮掩掩、不清不楚的态度,再加上北元宝钞的不断贬值,的确导致了景炎至宝在外部的价值不断提升,而这更诱发了民间白银向南方的流动。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