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名士(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也张榜:“信州米留供太皇太后皇帝御膳,信州绢留供太皇太后皇帝御衣,平生朋友,遂尔睽离,一旦相逢,惟有厮杀。”吕大帅这个气啊,真是太不咱面子了,他挥师攻打老谢。

    老谢真的不太懂军旅,他领兵迎敌,使前锋呼曰:“谢提刑来。”咱估计后世罗贯中等人书中的“某来也”就是学老谢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妙的是吕师夔拉开阵势,阵前和老谢叙叙旧,先来一段舌战,再接一场割袍断义,如此最后无论谁胜谁负,这场战斗都将成为千古之佳话。但吕大帅太没品位了,他一点都不配合,上来就射箭。“吕军驰至,射之,矢及马前。”

    老谢手下多是民兵义勇,哪经得起人家这样打,老谢一战败走安仁,再战失信州。等端宗即位,“以谢枋得为江东制置使,进兵饶州,”但老谢实际上已没有力量了。“时枋得败走,已不能军。”

    但老谢不愧为忠骨之人,他与文天祥约定:“宰相努力在朝,我等努力在野”,他始终活动于闽浙皖赣的边界地带,联络义士,图谋配合文天祥勤王,恢复帝国江山。但文天祥的兵败被俘就义,厓山之战的大难,使他的精神支柱就像杜浒一样几乎崩溃,他日披麻衣朝东痛哭。

    “枋得乃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转茶坂,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东乡而哭,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已而去,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屡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弟子论学。天下既定,遂居闽中。”

    即使是到以算卦为生,人家老谢还是没有收钱,只留了点米而已。老谢的夫人李氏落入敌手,有北元的官员看上她的姿色想强迫她为妻,李氏自杀。

    谢枋得的名气太大了,他高低还是无法幸免。至元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迫使六十多岁的老谢前往大都。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使其友赵孟頫来言,枋得骂曰:“天祐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冶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及见天祐,又傲岸不为礼,与之言,坐而不对。天祐怒,强之而北。枋得即日食菜果。

    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问谢太后欑所及瀛国所在,再拜恸哭。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名士风liu,他们有很多事的确做的不好,但这种风liu是后世的名人能做到吗?后世哪还有什么名士。

    当然,在我们这个已经被改变了的时空里,老谢没有死去。宋军在厓山胜利的消息,还是慢慢传到了建阳,特别是泉州之战,更是震动了整个福建地区,老谢闻讯,他千里跋涉步行赶到沿海,最终找到一条船跑到了琼州。

    东还是非常看重老谢的,这样的典范和楷模你不重视,你还怎么笼络人心?只是这朝廷里的位置多已有人,他一直没有想好怎么安排老谢。听了老谢的话,他眼珠子转了转,回头对谢枋得说到:“谢爱卿言之有理,朕一直再想,朝廷的国子监也该恢复了,学子们如此荒废学业,实在是不妥啊。”

    闻言,大臣们均点了点头,跟随帝国的学子不少,可是现在都没事做,朝廷到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他们。不过这国子监的祭酒,可也是比较显赫的一个位置,从宋代设立太学和其他各类学校之后,国子监就成为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有点像我们后世的教委。

    东看向了陆秀夫:“老师啊,朕有个提议,您和大臣们可以商量一下,朕以为这国子监称之为国学院好象更合适点。”

    大臣们听了都楞了一下,小鬼头又来事了啊。但陆秀夫却隐隐猜测到,陛下这除了要安排谢叠山之外,很可能他在张弘正面前所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