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因为严格意义上讲,他是陛下祖父级的长辈。宋理宗赵昀的原名是赵与莒,他的弟弟是荣王赵与芮。理宗因为没有孩子,所以收赵与芮的儿子赵禥为养子,并立为太子,这就是小皇帝的父亲宋度宗。
赵与珞和理宗赵与莒、荣王赵与芮、包括在瑞安战死的秀王赵与择,都是“与”字辈的人。他们这些帝国皇室的宗亲,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原皇位继承人燕王赵德昭,他们都是燕王的九世孙。
这种亲戚关系真要论起来,从叔叔、大爷开始算起,也不知道要拐多少道弯。但可以理解的一点是,只要老赵还不是个混蛋,他就没理由不支持他拐了n道弯的、孙子辈的小皇帝。
赵与珞因为常年和海商打交道,思想上其实是很“开放”的。说实话,在当年琼州这样的蛮荒之地,你脑子要是不活点,就算当官,也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他也发现了小皇帝是个不安分的主,但他的想法就和陆秀夫有区别。东在琼州招流民、绑工匠,造新船,制新械,将一个蛮荒之地弄得是好生兴旺,这让老赵是欣喜若狂:太祖有后啊。就是哪个什么“卖官鬻爵”,在他的眼里,也变成了“英睿之举”。他更是很快就理解了陛下弄新钱的目的:要让其他的人都围着咱来转。
无论从什么角度上讲,赵与珞都是支持小皇帝最卖力的人之一。
哪天大臣们进宫“兴师问罪”,事后他和陆秀夫向陛下请罪,但陛下不仅没有怪他们,反而笑眯眯地和他们说:“老师,赵大人,大臣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朕理会得,这和你们没关系,你们不要在意。”
咱和他们治什么气,宋代的文臣就这德行,没指着你的鼻子骂就不错了,你没见寇准寇老西,硬逼着宋真宗跑到前线去吗?咱不生气,气伤肺,身体可是咱自己滴。
东的“大度”自然又得到了俩人“仁厚”的评语。但现在听了小皇帝所言,他俩却马上一起板着脸道:“陛下,不可。”
看两人有点不依不饶的表情,东讪讪言道:“朕说的是以后,以后。”
“以后也不行。”更严肃了。
得,说说都不行,真没劲,惹不起咱还躲不起?东转身离去,嘴里还嘟囔着:“朕乏了,想睡觉。”
看着小皇帝的无赖样,陆夫子和老赵两人也只能是苦笑。但就在这同时,海上也有人在评价这个穿越者了。
邹洬站在甲板上,望着浩浩荡荡的庞大船队,心中一股豪情油然升起,也许用后世“老子终于又杀回来了”这句话,来描述他此时的心情,那是最确切。
他正在那里眺望着,身后却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风叔,想什么呢?”
邹洬回过身来,用一种尊敬的语调回道:“文相,我们终于还是熬过来了啊。”他的眼中有着兴奋和激动。
宋瑞走到他的身边,望着海面的帆影,口中念道:“是啊。”他的心中是不是也应该有着激荡?他看了看身后已经远去的琼州,“陛下不愧为一代英主,如此年纪,就有这样的魄力,实在是令吾等汗颜。”眼前的景象,要做到并不容易。
邹洬对帝国的小皇帝也非常有好感,虽然陛下有时候乱冒泡,但这毕竟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常有的事。他实际上刚上岛的时候,也是有点不舒服的。因为一是陛下要求他们向武人看齐,这对一个宋代的士大夫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文天祥的做法,却使他非常惭愧,像这样一个状元郎,都整天泡在军中,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另一个是,陛下没有恢复宋瑞的前右丞相之位,这在他看来,不公。可是他很快又发现,陛下这样做是有深意的,因为行朝在军制上的改变,使得宋瑞马上成为军方的首席重臣。他们这些人,立刻就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唯一使他疑惑的是,这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