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震动(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兄啊,你知道朕心中所想,所以始终没有拿出这道奏章,直到你要走了。但朕仍然不能按你所说的去做,那样只会给乃颜、海都他们更多的借口。”忽必烈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至元十五年的冬季,忽必烈返回了大都。尽管他知道,有些事情一直拖下去,不利于他的大元朝,但他依然不准备立刻全盘按照董文炳的建议去做。因为他觉得,他所面临的局势还没有到必须的程度。

    可他也决定了,一旦张弘范、李恒解决了宋室残余,稳定了南方之后,调集部分汉军,特别是新附军到北地屯田戍边。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他们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西、北两个方向上的海都和乃颜,可能的叛乱做个准备。

    但是,他没有等来他想要的好消息,却在第二年的二月,收到了张弘范、李恒等人在厓山大败的奏章。

    忽必烈震怒。北元朝廷则受到小小的震动。因为这是他们近年来少有的失利。

    深夜,北元同知枢密院事伯颜,进入了皇宫。

    这是一位历史上的名将,他原先是旭烈兀的部下。至元初年,当旭烈兀派他给忽必烈送书时,老忽慧眼识才,当即把他留了下来。其后,在北元征服宋帝国、平定昔里吉的叛乱中,他均立下了赫赫战功。

    刘师勇坚守常州,对峙的就是伯颜,而伯颜破城之后,为了立威,屠了常州城。

    在皇宫里踱步的忽必烈,见到伯颜进来,未等他行完大礼,就把几份奏章扔给了他。

    面对盛怒的大汗,伯颜小心翼翼地拣起奏章看了起来。随后,他的眼中闪出了厉芒。

    “大汗,臣请再次征讨岭南,让臣亲自去为大汗生擒文天祥、张世杰等人。”

    但忽必烈更关心的却是其它东西。

    “伯颜,你在江南的时候,是否曾见到他们使用这上面所写之物?”

    伯颜心中一凛:“臣下江南之时,未曾见闻。”

    忽必烈盯了他一眼,站在哪里的伯颜神色不变。

    听了他的回话,忽必烈沉默了一会,然后接着问道:“依你所见,他们用的会是什么?”

    伯颜立刻紧张地思索,但很快就给出了答案:“大汗,臣以为他们用的东西,似乎与当年金人在汴梁所用之物类似。”

    忽必烈的眼中顿时冒出了精光。

    三峰山之战过后,蒙古人一路击破金国的各地城池。但他们在攻汴梁时,却遇到了麻烦。

    汴梁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城,首先要归功于周世宗柴荣对它的扩建。传说中这位五代的第一名君,在修汴梁城时,还留下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跑马圈城”的故事。

    显德二年(955年),柴荣登上汴梁里城朱雀门,命当时还是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纵马飞奔,直到他胯下之马倾尽全力跑出了有50里,这才停了下来。于是柴荣下令以马跑的范围扩建城池,从此才有了气势宏伟的汴梁外城。

    五年后,赵匡胤乘着柴荣死后留下孤儿寡母的机会,篡夺皇位,建立宋帝国,定都汴梁。他于开宝元年(968年),再度下令重修京城,全城筑有皇城、内城和外城三重城墙。整个城池不仅城墙坚固,而且气势雄伟,防御严密。

    可惜他弟弟赵匡义的子孙,包括我们帝国的不少大臣,都是废物,将这座城市落入金人手里。

    有再好的城池又如何?连战都不敢战,再好也还是没用。所以,所有的一切,还是人。

    蒙古人攻汴梁,所用的方法其实是他们在欧亚大陆征战中的老套路。先招降,后围城立炮(就是投石机),四面攻打;而且驱赶着俘虏和百姓上阵,“驱汉俘及妇女老幼负薪草填壕”。

    但汴梁,“城乃周世宗所筑,取虎牢土为之,坚密如铁,受砲所击,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