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出动(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经岁月的沧桑,他留下的三份存档,有一份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它成了人类货币发行史上罕见的文字加实物见证。

    更重要的是,印有帝国君主头像的金币,由于某人认为自己的笑容过于恶劣,影响了帝国的天朝形象,随后下令停止制作。于是这个本来就制作不多的金币,成为后代难觅的重宝,而成套的货币就更是弥足珍贵了。

    后世的研究者多数认为,景炎四年货币改制的直接诱因,来自于帝国在哪个特殊时期的财政危机。但这个大胆的改制,导致帝国的货币制度,在当时的水平上完全可以满足几倍于宋代经济规模的需要,由此,宋帝国为建立整个东亚地区的宋元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个在后世看来相对比较先进的货币制度,帝国哪位神秘莫测的皇帝、于小小年纪是怎么想出来的?同样成为他留下来的、景炎年间众多难解的谜之一。

    而东在实施这个举措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笼络他的大臣们。

    他把哪些金币和银币各取一个组成一套,分发给跟随朝廷的大臣们。并且学着后世的做法,附上一张宋代的硬纸片,用他自己制作的鹅毛笔,在上面亲笔写上“国之忠臣”四个字。

    毛笔字不行,硬笔字咱还是可以滴。

    他的这个做法让许多大臣“老怀大慰”:陛下还是重视咱们文人的。这或多或少也安慰了一些文官失落的情绪。

    宋瑞看着新钱币是后悔不迭。他从惠州钱监搬来的大量铜钱和铜、铅、锡等,是这次重新制钱的重要材料,可当时还有很多半成品或废钱他没有拿。他现在是真的理解了谢复所说的、“能拿走的一定要搬走”的意思了。

    陆秀夫更是心痛不已:到占城和爪哇去买粮竟然用了那么多钱,要是现在,用十分之一的铜币都嫌多,这可以让朝廷发好几个月的俸禄啊。浪费,太浪费了。

    东的好老师差点得了心口痛。

    赵与珞这个常年与海商打交道的人,心里更像是被猫抓了一样。琼州在海上,他对海外的了解自然要比朝廷其他人更清楚。原来帝国的铜钱那些人都当宝,这景炎通宝要是拿出来,还不让他们傻眼啊?其它的你就扔了吧。不,不,不,要和他们换,而且就按陛下定的面值换,咱要一个就换他们五个、十个、五十个、一百个,换回来后再重做,接着换,这生意实在是一本万利。

    老赵禁不住仰天长叹:陛下聪慧啊。

    东并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他更注意的其实是另一件事:通货膨胀。你一下子在岛上投放了那么多货币,物价肯定会有波动。

    但他最关注的是粮食,因为他知道,在人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里面,“食”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衣”。只要“食”的价格没有太大变化,其它都可以忍受。

    琼州有海洋捕捞经济的辅助,严格来说在食物上并没有很严重的压力,但百姓总还是要吃粮食的。尤其是新分土地的人,他们总要到一季收获以后,才能自立。在此之前,朝廷无论如何还是要给予帮助。

    由于岛上来了太多的人,虽然朝廷从前期开荒的人手里和海外购了点粮,但在粮食上怎么说都还是有缺口。可只要挺过了这一段时间,一切就好办了。

    而现在朝廷的粮食来源只有两个:一是从海外购买,二是到沿海去采购。

    他再度召集朝廷重臣商讨了这些问题。

    朝议的结果是:把已经制好的钱拿出来,让陈宜中、赵与珞看看到海外能不能再购;另外就是让杜浒的军情司秘密在沿海买粮。

    东在朝会上再度否决了有些朝臣杀回沿海的建议。他认为己方实力仍不足,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扩充行朝的力量。除了继续招收工匠和流民外,目前要着手建立新的根基,那就是冉安国所说的流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