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币制(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文字书法非常好看。无论是当时的辽、金、西夏,还是高丽、日本,以及周边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它冲击的是稀里哗啦。甚至宋钱随着海外贸易,还流到了阿拉伯、非洲地区。

    宋人记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也非铜钱不售。”更有“倭好铜钱”,“海外东南诸蕃国无一不贪好。”

    宋钱一登陆日本,立刻日本的钱币就垮了,市面上根本不认本国的货币。

    用后世的话来说,宋代的铜钱就是当时的国际储备货币,它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要满足整个东亚地区的要求,那如何能够?

    当时的铸币技术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宋代整天闹钱荒,假币不绝,铁钱、纸币大行其道,除了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的需要外,也是有这些原因的。

    东当然要考虑钱币问题,你总要给官员、军士发薪水吧?不当兵有四十亩地,当兵的只有二十亩,就没有别的了?这哪行。

    但东不想弄什么纸币,因为当时的人们并不喜欢纸币,而且北元实行的就是纸币制度,他当然要和它对着干。百姓的想法实际上很简单,纸的东西那有金属实在呢。

    为此他做了两件事,其中一件在他去厓山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那就是弄铸币机,其实也就是简陋版的冲压机。在他看来,以这个时代的技术,这完全是可能的。

    中国古代不是没有齿轮,出土的文物中汉代就有那东西;海南又有河流,可以通过水车来传导相关动力;且金、银、铜的硬度都低于钢,而他现在有钢。只要做好了钢的模具,在他的想象中,通过水车的传动,把一个大的铁家伙举起来,然后让它落下去,“咣当”一下,至少一个钱就出来了,这多简单。宋代一个翻砂钱模做六十几个钱就要报废,那样太浪费不说,效率还极低。

    他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黄之杰和几个工匠,并让陆秀夫和赵与珞多关心这件事,然后他就到厓山去了。

    老赵“卖官鬻爵”有功,东已经让他担任户部尚书,更何况这还是在他的地盘上。

    陆秀夫和赵与珞一听,精神大振,立刻又调集一些工匠人手并日夜督促。

    其实这都是缺钱闹的,行朝的家当早已见底,官员的薪俸停n个月了。

    东还在厓山时,实际上宋版的冲压机就已经弄出来了。陆秀夫和老赵一实验,得,这做出来的钱就是齐整、密实,还好看。

    陆秀夫立刻拿出陛下事先拟好的诏书,给予有关的工匠封官,同时告诉他们再改进,改好了再升官一级。

    只是等陛下回来,看了他们制作的样币后,却提出了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的建议。

    东不想弄什么纸币制度,因为他认为,那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才可以实行的东西,现在宋代的经济再发达,也还是处于商品经济的初级阶段,和后世比,差太多了。大英帝国都工业革命过了,不还是实行了一段时间的贵金属货币经济吗?而且纸币需要在印刷技术上有大的进步才行,要不然你无法杜绝假币,中国人的模仿、造假本事可是太大了。但他也认为,借鉴后世的做法,适当地改变一下宋代的货币制度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宋钱是以“文”为最基本的单位,上面就是“贯”,中间也可以加一个“吊”。一贯是一千文,一吊是一百文。

    而后世的货币去掉纸币,光以硬币来说是:分,角,元。

    和后代相比,宋代的货币发行少了两个单位,“角”和“元”。

    也就是说,后世货币实际上是用“一元、五角、一角、五分、一分”这五个硬币,代表了一百六十六个基本的货币单位,而宋钱却要用一百六十六文钱来行使同样的流通职能,这当然不方便。

    明明可以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