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微澜(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吧。

    杨亮节总算给安顿下了,但陈宜中却不高兴,因为这对他来说前后反差太大。他同样也明白自己到琼州迟了,可他认为自己有资格任其它的高位,比如右丞相,现在不是还没有任命吗?

    此外,他对行朝现在的有些做法也很不满意。这一是陛下规定,以后除陆秀夫外,文官不许过问军事。二就是取消过去的监军。

    陈宜中过去不仅是朝廷的左丞相,还兼都督,都督诸路军马,武夫们见了他都毕恭毕敬。而现在呢,虽然他仍是朝廷的尚书重臣,可既然不能插手军中之事,有些人见了他,态度上自然也出现看得见的变化。

    老陈心里已经对有些人的跋扈颇为恼怒,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些过去低贱的工匠竟然也开始犯上。

    老陈到琼州后,朝廷在琼山府改建、扩建所腾出来的空地,专门派人去给他盖了房子,这些人就是陆秀夫弄的什么建筑队。建筑队里的一些工匠在遇到陈宜中后,就按现在岛上的规矩没有下拜,仅仅是弯了一下腰,这就让本就心情不爽的老陈从里到外更不舒服,忍不住就呵斥了几句。

    但这些工匠虽然知道他是高官,显得有点紧张,却也并没有太买他的帐,反而辩解道:“这是官家的旨意,为得是让俺们不要把活给干坏了。”

    “郁闷”了的陈宜中忍不住就来事了。

    他没有去找文天祥,他知道文帅哥的嘴不饶人,有些话当着宋瑞的面他也没法开口,宋瑞现在就管着兵部。

    他更不能去找杨亮节,他们俩过去就有矛盾,谁知道哪个外戚会不会当场给他难看呢?

    相对来说,其实还是陆秀夫好说话。可尽管自己的资格很老,陈宜中现在还真有点无颜面对陆秀夫。

    故此他就联络了一些大臣,写了份奏疏上呈太后和陛下,指出朝廷近来举措上的缺失,要求按祖宗的制度行事。

    老陈的这个做法自然有发泄自己不满的意味在里面,不过东却没有马上去理会这份奏疏,因为他正忙着应付整军。

    校场阅军之后,翟国秀等人彻底坐不住了,他们的属下也都心思浮动,想加入禁军的人越来越多。

    编入“正规军”本就是许多人乐意之事,何况还有土地分。再说了,就算进入不了,也能得到许多田土作为回报,那也不枉兄弟们跟了朝廷一场啊。

    他们还在商议,方兴却在阅军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张世杰,要求觐见陛下加入水军。

    方兴懊悔啊。现在带着那么多人,管吃管喝不提,就是军俸都已欠下不少,把这一切甩给朝廷解决岂不正好?更重要的是,张达这小子太不地道,竟然一声不吭、暗中就去见了陛下,听说陛下已经许给他一个炮船指挥使干,咱可是也想那炮船的。迟了一步啊。

    至此,在内外压力之下,翟国秀等人也就无可奈何地接受了朝廷的整编要求。

    东立刻在皇宫见了他们:“众位将军,朕知道你们是忠义爱国之士,朕向你们保证,将来你们会有更多的报偿。不要怕人少了,难道你们不希望自己将来的手下个个都是虎狼之士?”

    翟国秀他们互相看了一眼:“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东接着说道:“各位将军先到武学院里学习,朕相信你们会成为真正的将军。不就是些鞑子吗,他们也不过是一个脑袋长在肩膀上的人,并没有两个头颅。记住,朕绝不会亏待了跟随朝廷的忠义之士。”

    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淘汰挑选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民团和义勇被淘汰下来,只保留了二万五千多人。其中刘师勇的水师留下了一万多人,剩下的全部打散了编入步军。紧随其后的,是大规模的分土地,陆秀夫等人自然又是忙的够戗。

    东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这个包袱给解决掉了。他这才开始应付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