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厓山之战(一)(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己的见解:“九哥,你是不是想多了?如果赵昰小儿就在这里,他摆这个阵势也不是没有道理。”

    张弘范看了看他。

    张弘正接着说道:“乱战之中,他很难分心保护那小子。这个阵势可以使他没有顾虑,而且这也符合兵法上的‘置于死地而后生’”。

    “弘正,张世杰不是没有退路,他完全可以趁我们刚来,放手一搏,大不了远遁大海。而且赵昰不在琼州待着,怎么会跑到这里?他来做什么?”张弘范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询问。

    张弘正沉默了一会,再度提出了他的看法:“愚弟以为,这说明阿里海涯在雷州,已经威胁到了他们,赵昰感到了不安全,所以跑到了这里,毕竟张世杰这边实力强,更牢靠。再说琼州哪个鬼地方,要人没人,要东西没东西,要我也不愿意待在那里。”

    也许是感到自己说的有道理,他接着说道:“再说,他也没其它地方可去了。”

    张弘范没有说话,他想到了临走时董文柄的告诫,默默地思索了一会,然后说道:“给李恒派去传令的人出发了吗?再派,命他火速赶来会合。”

    景炎四年元月二日,张弘范帅北元水师封锁了厓门出海口,在观察了宋军水寨之后,他派出部分战船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但这次进攻很快就被迫放弃。由于宋军的船阵是以较高的船尾向外,因此在相拒中形成宋军居高临下的态势,在一排排弩箭的打击下,充当前锋的陈懿和其属下很快就败退下来,双方形成对峙。

    我们没有过多地进行双方海战的描述,是因为在古代的水战中,基本上就是投石打击、弓箭射击、纵火、冲撞、跳帮上船格斗和抢船,我们只需记住风向和水向才是其中真正的关键就行了。还是让我们多来看看人。

    孙安浦是在张世杰围攻泉州、唆都率军前来解围后,由唆都派往张世杰哪里游说的人。但孙安甫是个聪明人,他知道都统卞彪游说张世杰的结果,所以他到了张世杰军中后,直接告诉张世杰,他是被唆都逼着前来的,本身并不打算劝说张世杰投降。反而他半解说半挤兑地和张世杰讲: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应相强。

    张世杰这个北方的汉子听了他的话,觉得他这个人还算实在,也就没下狠手,仅仅把他扣留在军中,找了几个人看管了事。

    但孙安浦却是个有心人。他跟着张世杰的大军游荡了一年多,通过观察,就是从他自己的判断来说,他也认为这个小朝廷没有希望了。他除了默默地等待机会,转而注意周围的人,希望能从中找出突破口。他选中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水军统制陈宝。

    陈宝实际上是义勇。行朝在福州成立后,陈宜中等人立刻传檄四方,当时闽、粤、赣三地忠义之士立刻风起云涌,纷纷拉杆子起兵勤王,他脑子一热,也纠集了一帮人响应。

    想想也是,这个时候投靠朝廷,哪就是从龙之臣,一旦成功,将来的前途简直不可估量。

    但是,当真的上阵和北元军队一交手,他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对方的强悍不是他原先所想象,他们这些人和人家比,根本不堪一击。他那个后悔啊,可是上了贼船了,暂时他也没办法,于是就跟着行朝在海上游荡。

    这一年多来,他是越游荡,越没信心,越跑,越觉得前途渺茫,而且耳朵里听到的尽是些不好的消息。最近的,就是张应科在雷州城下的大败。至于所谓攻占广州的捷报,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哪里根本就没有北兵。他早就有了别样的心思:不能在这个漏水的船上再待下去了。

    他同样在寻找机会和合适的联系人,孙安浦就是这样进入了他的视野,如此,他们双方也就很快在暗中相互眉来眼去。

    前一阵子,帝国的小皇帝到了厓山,才过没多久,他就已经看到那小子就烦。整天嬉皮笑脸的和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