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杰毕竟还是不太了解的。
当下,张世杰四下到处查看着,时不时还督促下面的军士几句,只是他的脸上一点也不轻松。跟在他后面的弟弟张世虎等他们走到一个人少的地方时,开口问道:“兄长有何忧虑?”
张世杰看了他一眼:“大军孤悬于外,太险。”
张世虎默默地跟着他走了几步,又道:“信使来言,文天祥、张应科均已撤军回琼州,朝廷是不是不管我们了?”
张世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那更多的是为了守卫琼州。看来朝廷是铁了心要留在哪里了。”
张世虎抱怨道:“哪个卵子大的荒岛有什么好待的?这帮穷酸懂个屁。”
张世杰瞪了他一眼:“那毕竟是一个落脚的地方。”
他眼中也有着迷离。“只是我曾建议集中大军全力攻击雷州,以屏卫琼州,但朝廷却否决了,而且还说这是陛下的意思。他们在想什么呢?”
他为什么不说陛下在想什么呢?是不是他又想到了陛下身边哪个神秘的道士?
客观地说,张世杰不太愿意去占城,也持回沿海的观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手下的江淮军同样不愿意远离故土,而江淮军已是朝廷仅存的可靠中坚力量。此外,当时的条件也使他、包括张世虎,如同其他人一样,并不看好琼州这个蛮荒岛屿。
听了他兄长的话,张世虎的粗话已经忍不住冒了出来:“俺看由着那帮穷酸行事,总有一天要完,他们只会他妈的误事。”
张世杰回头冷冷地问了一句:“怎么,想到那边去了?”
张世虎的汗都吓出来:“狗娘养的才愿意去那里,妈的,他们就根本不把弟兄们当人。老子就是死,也不愿意当畜生。”
张世杰的声音更冷了:“记住就好,当年老帅拼死拼活的,不也就那样。”
闻言,张世虎不再说话,他们两人都沉默下来。这是一个定兴张家没有人知道的秘密,即使是他二人,也只是隐隐约约地听说过一点,并不十分清楚。
在蒙古兵入侵、北中国大乱的哪个年月,定兴张家的家主张柔聚众自保。蒙古人南下时,张柔在和他们的交战中因马失前蹄被俘,最终选择了投降,并成为了蒙古最早的四个汉军元帅之一,从此为蒙古帝国在中原的征伐立下了汗马功劳。
只是蒙古人真的完全信任他了吗?历史的记录是:
蒙古帅孱赤台数凌柔,柔不为下,乃谮柔于行省曰:“柔骁勇无敌,向被执而降,非其本意。今委以兵柄,威震河朔,失今不图,后必难制。”行省召柔至,囚之土室,孱赤台立帐寝其上,环以甲骑,明日将杀之。孱赤台一夕暴死,柔始获免。
“一夕暴死”,多么简洁的四个字,但那一夜到底发生了什么?毒杀、行刺,都不可能吧?那样一定会有痕迹,张柔第二天不会没事。会不会张柔在这个土室中用了什么高明的武功,比如传说中的劈空掌、隔山打牛拳之类,一举将孱赤台击毙?遗憾的是,历史不可能记下所有的细节。张柔更不会将这些讲给别人听,甚至很有可能他连自己的家人都不会说。这只能是一个掩埋在历史中的秘密。
当张世杰兄弟俩默默无语地想着陈年往事时,远方的海面上,东也在想着这些陈年旧事。但他更关心的是张世杰和张弘范之间的关系。
史书记载:“张世杰,范阳(今北京)人。少从张柔戍杞(河南杞县),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
而厓山大战的记录中,还有如下的记载:“时世杰有韩氏甥,在弘范军中,弘范署为万户府经历,三遣谕祸福。世杰不从,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也!’因历数古忠臣以答之。”
张世杰的外甥就在张弘范军中,这也太巧了吧?而张弘范的做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