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苦恼(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鬼大”的皇帝如此这般,肯定是有什么事,但他们又不好问。

    没办法啊,并不是人人天生都是演员,遇事都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的。

    其实东也很苦恼,因为他无法和别人交流。

    一个穿越者所要遭受的最大折磨,就是心灵的孤独,因为没有人可以述说。你敢和别人说吗?

    他知道,阿里海涯进入雷州半岛,实际上就预示着厓山之战即将开始了。但他不会过于重视阿里海涯,因为阿里海涯不是后世的某支军队,能以木船横渡琼州海峡进行跨海攻击。

    史载:“七月,阿里海涯略地海外,唯琼州安抚赵与珞及冉安国、黄之杰等率兵拒于白沙口,相约固守,以死自誓。”

    而直到当年的十一月,“……阿里海涯遣人招安抚使赵与珞及冉安国、黄之杰等于琼州,不从,率兵御之。癸巳,琼州民作乱,执与珞等降,与珞及安国、之杰皆死之。”

    从七月开始一直到十一月底,近五个月的时间,阿里海涯都没攻下琼州,也许根本就没有攻。而当时的赵与珞并没有什么兵,也就谢明、谢复兄弟俩那么点义勇,要不是老赵为了供应行朝搜刮太重,惹的当地民众愤怒,自己人叛了,阿里海涯根本就拿不下琼州。他就是一“假牙”!

    但东也不是没有准备,因为历史毕竟不同了,万一忽必烈来个擒贼先擒王、又或阿里海涯的实力远大于原来历史上他所具备的呢?他撤回文天祥和张应科,就是为了应付可能的变化。

    有了这两只队伍,无论谁来攻,至少他能守,能守才方能战啊。这样他就始终能保持刘师勇的水师作为一只机动打击力量。

    但是,厓山之战的真正主角张弘范和李恒就不同了。历史的记录是:“十一月,张弘范以舟师由海道袭漳、潮、惠三州,李恒以步骑由梅岭袭广州。……李恒兵至清远,宋王道夫迎战,大败。恒遂击凌震,震又败。道夫、震并弃广州遁,恒入广州,以待张弘范。”

    关键就是“恒入广州,以待张弘范。”这说明,李恒和张弘范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协同作战,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包围、歼灭宋军于沿海。自己真正的对手其实是他们两人。

    忽必烈不愧为雄才大略的马上君主,他故伎重演,再度玩了一个大包围。历史上的蒙古人利用其快速的机动性,经常进行大规模的包抄战。而这中间最经典的,是对宋帝国的超大规模的迂回。也就是通过对云南、四川的攻击,他们从西南部对南宋进行了大规模的迂回包抄,迫使四川的宋军无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增援,并最终在中路的襄阳取得了突破,割裂了南宋帝国的长江防线。

    东站在船上,望着大海,心里很是有点烦闷。因为对他来说,厓山之战此时对他已没有多少悬念。

    我们只要想一下,如果在张世杰和张弘范进行最后的决战时,海上有一支宋军的援军出现,这场大战还会是原来那样的结果吗?

    实际上从他让刘师勇建立新的水师起,厓山之战的结局就已经变了。即使没有火炮和手榴弹,也没有新战船,只要刘师勇能率水师及时赶到,内外夹攻,最差的结果,接应张世杰和他属下大部逃离,理应没有多大问题。

    他真正应该要做的,也许是如何使厓山之战的效果最大化。

    但他现在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上面所讲的他无法说。他总不能告诉所有人: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就按我说的办。

    另一个更重要,那就是历史现在已经改变了。原先张世杰进行的是无机动兵力、无后方退路的大战,但现在不同了,在帝国的这盘棋上,已经多了琼州这个退路。而在机动打击力量上,再有六个月时间的准备,新水师到时实际的力量将更为强大,虽然无论是张世杰、还是张弘范,都并不知道自己这方拥有如此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