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采石之战(第2/3页)  轮回之帝国历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才会干一行,您说是不是?

    真正使刘师勇吃惊的,是陛下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解,这样看来朝廷并不是没有希望,这就让他的心热了起来。人都是这样,一旦思想有了寄托,立马状态就不一样。这个颓废的大哥奇迹般的精神好了起来,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赶到府衙,哦,现在的皇帝行宫所在,等待觐见陛下。

    君臣见礼过后,东也不废话,直接就将昨日和陆秀夫商议的结果告诉了他。刘师勇顿时大喜过望,当场保证要为朝廷好好整军。

    随后,东又以向他讨教军队训练的名义和他聊了一会,但真正的目的,是暗示他兵不要多要精。

    一群羊和一头狮子该选谁,这在后世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

    其实东过虑了,作为一个军中宿将,这种精兵思想刘师勇根本就不缺。反而作为一个官场上的老手,刘师勇替他想的比他自己还多。凭着对行朝境况的了解,他知道目前行朝根本无法养活庞大的军队,就是它本身的给养也时不时需要地方大户和豪强的捐助。同时,行朝有这么多民团,一旦大张旗鼓,很容易引起一场大的风波。因此他的理解就多了一条:不要招摇。

    但就在要结束这个闲聊的时候,东忽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他问起了采石矶之战。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初,金帝完颜亮亲率十七万大军南征,试图一举灭亡南宋。由于南宋担任淮西防务的王权闻风而逃,致使金军轻易渡过淮河直逼长江北岸,宋军败退采石(安徽马鞍山市西南)。而此时接替王权负责江防的诸军统制李显忠尚未到任,宋军因此无人指挥,士气低落,一片混乱,长江天堑危在旦夕。

    十一月初六,朝廷前来犒师的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见军无主帅,情况危急,便挺身而出,主动担任指挥。他召集宋军统制张振、王琪、时俊、戴皋、盛新等人聚议,动员他们组织各部共同抵御金军进攻。当时,宋军仅有集结后的王权余部一万八千人,只及金军的十分之一。

    十一月初八,双方在采石进行了一场大战。虞允文以水军为主力,凭借水战的优势,水陆结合,力克金军,取得采石大捷,保卫了长江防线,使得宋室转危为安。

    就在此次大战中,宋军使用了装备在水师舰船上的“新式”武器“霹雳炮”。史载:“舟中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逐大败之。”

    随着叙述,刘师勇忽然发现陛下的眼中露出了狂热色彩,他有点奇怪。

    望见他询问的眼神,东尴尬地掩饰了一下:“朕……朕是为我大宋的军威所激动。”

    停了停,他又说道:“刘将军,回头你派两个人到朕这里来,也好为我经常讲讲这些事情,可以吗?”

    东没有在意刘师勇临走时有点疑惑的神色,他努力地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应当说,那个所谓“霹雳炮”并不是东真正关心的东西,他所看重的,其实是在宋《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二中记载的一种爆炸性火器。这种火器是用粗约一寸半的竹管,外面以火药和碎瓷片、铁片等包裹起来,制成球形。在球的两头各留出约一寸长的管头,一头作柄,另一头装引火的药捻。施放时它的爆炸声如霹雳,又像火球在翻滚,所以称作“霹雳火球”。而爆炸时,它射出的碎片可以杀伤敌人,这与后世预制破片手雷的作用完全相同,因此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手雷。

    手榴弹啊,步兵的利器,多好的东东,怎么能不弄呢?

    东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急速地在屋里来回走了几圈。

    转过身来,他对边上有点奇怪的苏刘义又说道:“苏将军,你能不能选一些人来陪朕玩玩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