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三四 孪生机构和钉子户(第2/3页)  迷失在一六二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次的巧合。  竟然被后来者奉为了金科玉律——就连明政府后来模仿短毛搞的大众医馆。  也多半是选择在差役班房旁边。

    医院与城管衙门作为孪生机构,就此而成为一项惯例。

    到十月下旬。  酝酿了许久地收税行动终于开始执行。  这是穿越众们头一回在海南岛上行使他们的统治权力,头一炮,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为此驻扎在琼州府的全套管理班子进行了大量细致而耐心的工作……

    首先是本地所有大商户,大地主们都被召集起来,开了好几次大会小会,专门跟他们谈关于税收和责任的问题——纳粮完税,天经地义,就算海南岛变了天,税还是要交!

    在会议上老解口若悬河,什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利国利民”之类口号一串串的往外冒,只听得那些土老财们个个目瞪口呆,心里怎么想不知道,但至少表面上,都无不踊跃表示:坚决支持短毛先生们为民收税地正义举动,坚决纳粮完税!

    就连身边同伴也对老解的口才佩服不已,会后私下问他是不是在税务局干过,结果解席却立刻摆出一副苦瓜脸:

    “,以前开公司的时候,税务局每年都要求去上培训课,五千块钱的培训费就听这种东西,年年都一样,还非去不可……背都背熟了!”

    接下来,则是与以严文昌为首的本地吏员们商谈合作计划。  这年头不少地方都采用包揽税收的做法,也就是政府把税额承包给胥吏和地方大户,让他们先把承包额度给缴全了,然后自行取向农民收取。  能多收的,算他赚到。  收不到就赔本……当然,实际上不可能赔本,很多大户都是以此发财地。  不把县尊主簿典史这些人给打点好了,一般人可休想得到这个发财机会。

    因为是第一次收税,庞雨等人也没打算对旧例改变太多,于是依然是委托给了本地官吏来进行,甚至还额外许诺给他们一笔很丰厚的奖金。

    当然。  根据老解地要求,也往里面掺了点沙子——新近建立地城管大队被要求配合官员们一同下乡收税。  理由当然很充足——保护他们的安全,防止刁民抗税。

    那些官吏大都是人精,当然清楚短毛此举绝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他们,排查下面实际情况才是主要目地,但他们没理由拒绝——因为确实,收税从来都不是一项轻松写意的工作。  即使有大户帮忙包揽,即使当地地老百姓再怎么老实顺从。  每年的收税时节,依然是明王朝官吏们最容易出“工伤事故”地时期。

    更何况,这一次他们并不是代表大明王朝,而是在替一帮短毛髡匪去收税。

    …………

    琼山县,王家庄,一座小山丘上。

    解席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对面那座小庄园修建的还挺结实,四周居然都是用城砖垒成的墙体。  差不多相当于一座城堡了。  这边居高临下,越过院墙,可以看到里面影影绰绰,少说也有百来条人影,光手持武器的就超过了八十。

    对方非常嚣张,隔着好几百米。  居然还时不时有羽箭歪歪斜斜的飞过来,虽然肯定射不到,但至少说明对方有弓弩手——普通的大户人家不可能有军用弩弓,这家地武装力量着实不弱,难怪其主人敢于武装抗税。

    “这王家庄乃是本地一大刺头,其家主有一半是黎人血统,素来好勇斗狠。  仗着他家是本地黎人土舍首领,每年都假借朝廷名义对黎人收受赋税,却从来不肯上缴到州府。  若有人敢来催讨,轻则辱骂。  重则殴打。  甚至还公然杀害过朝廷命官哪!”

    一个琼山县的典史官员哭丧着脸在旁边介绍道,与其说是介绍还更不如说是告状。  不过从他脸上那个红红的巴掌印看。  他也确实有理由告状。

    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