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一篇文章惊学政(第2/3页)  大宋天子门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解试,当以此生为第一了。”

    岑学政摇摇头:“莫要下结论太早,是不是第一,尚须全部阅卷结束再回头点评。”说到这里,岑学政忍不住想起了另一个自信的身影。

    时间转眼就来到也夜晚。

    当伺候的小吏很是仔细地收拢起已经批越过的试卷,而后在四周都掌上明灯,一时间宽敞的屋子里晃如白昼。三位老儒依旧低头审读着试题,岑学政坐在对面,隐隐的有些睡意。

    就在此时,忽然听得唐有瑜惊呼一声:“咦!”

    随即,看着被惊呼声吸引过来的其他三人,唐有瑜将手中试卷往前一送:“诸位看看,这篇文章……”

    能让唐有瑜一惊一乍,倒也是一件出奇的事情。岑学政接过唐有瑜手中的试卷,雷明与高守廉二人也不甘落后,离开了作为,凑到岑学政身后仔细端详起来。

    仅只看过第一篇,高守廉就惊呼:“当年若有此人使辽国,我大宋何须如今每年赐数十万钱帛与贼。”

    却是卷中将西夏每一次发展的要点都总结出来,同时指出其失礼失德可加以责难和攻击的地方。虽然是一篇主战的文章,但是其中论据,简直要将先前那一篇被评为一等的考卷反驳得哑口无言。

    雷明更是直截了当地评价:“仅以此文,便当得一等。”

    “莫要急,且往下看。”

    唐有瑜及时提醒着,其实他的心中也有些激动难平。他是主和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内心就没有一点点的热血豪迈。恰好相反,这种主和的思想,正是因为大宋连年来对外交战频频失利,不仅靡费钱粮,还要给那些蛮夷给个交代,当真是奇耻大辱。

    可依照那一篇文章的论点,推演下来,唐有瑜赫然发现除非大宋的军士们将衣甲卸了,把武器扔了,不然只要稍微有点冲杀的本事,对西夏作战就能获得胜利。

    当真是大手笔。他沉寂的心一下子就火热起来。

    读过第二篇,高守廉再度叫出声来:“此子莫非是哪家公卿之后,这般老辣的处事手段,当真厉害。若当日此人是延州知府,何来难民逃荒到京师的事情。”

    “莫要多说,且看下一篇。”

    一篇篇文章看下去,三人浑然不知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时辰。等连毫无错误的帖经也看完之后,岑学政长叹一声:“是我小看了秦州的士子们。”

    “这份看卷,你们觉得,该给个什么评价。”

    除了已经给出一等的唐有瑜,雷明和高守廉想也不想便脱口而出:“自然是一等,且,要放在先前那份考卷上面。”

    言外之意,自然是若无其他优秀的考卷,自然以这一份为第一。

    虽然岑学政有权利驳回,但终究还是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将试卷放在不远处那孤零零躺着的考卷之上。它们的旁边,是六叠薄厚不同的考卷。

    不理会犹自讨论的三人,岑学政走出门外。

    看着远处闪烁的星星,低声感叹:“程兄,本以为你教出来的学生,在秦州这等地方,夺得魁首是绰绰有余。谁想到居然出来这样一个人。”

    “罢了罢了,我岑某的性子你也知道,但愿再见之时,你不要怪我。”

    而此时的范府,全叔同样手中捧着一张长卷,仔细品读着。

    有如后世对答案估分一般,州学的士子自然是回去之后将自己的考卷写出来让夫子们逐一点评,而沈耘没有这样的待遇,只能来找全叔。

    很显然,全叔对这样的事情,也是颇有兴趣的。

    一个身穿青衣的后生走进来,看看屋里昏暗的灯光,便又取了一盏油灯过来。看全叔满脸笑意地拿着那张纸不撒手,略带提醒地说道:

    “全叔,这东西这几日来你已经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了,到底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