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开交,哪里还有心情去做其他事,再说他一个老实人在家安分守己对学武之事的确提不起半点兴趣,于是出言回绝。
道者方才说话时留意到儿子的神色惊喜,看得出他对学武有强烈兴趣,便问:“小朋友你想跟爷爷学剑否?”
儿子难掩内心激动,冲口而出,“想,我想学。”
当下道者将剑招一一详细讲解、教导,儿子毫无武学根底,花了半天时间学习,对剑招依然一知半解,然而道者似乎不愿久留红尘,于是将自创的剑谱留下,还专门在黑实的泥地面上印下用剑的步法,好让儿子日后可以依着自行练习,所有事情安排稳当后便即离去。
儿子感激道者授剑之情,问师名号欲将来报之,但道者不愿透露,婉转敷衍过去,儿子又问剑法名称,不知老者是有意隐瞒还是这自创的剑法连他自己都未想出名字,随口便起了一个不沾边际的名字唤作“报恩剑法”。
这个儿子便是儿时的唐有余,那套《报恩剑法》绝非凡品,他凭着些小聪明花了几年时间终于把剑法练得滚瓜烂熟。
一次他果真晦气地遇上强盗,因为家贫身上的几个五铢钱已是他的命根,所以他拼命反抗,意外的是他仅凭一柄柴刀,十招之内便打得毛贼落荒之逃,这剑法的神威远超出他的想象之外。那年他刚好十五岁,觉得自己已经身怀绝技,年少气盛的他欲摆脱终身务农的低下命运,于是去参加文始派三年一度的入门考试。
文始派的入门考试可谓是东海的一盛举,这天文始派的讲武场中挤满了男男女女,他们年岁参差,体貌各异,小说也有三百来人。场中很多久历江湖,平常横行霸道的老手都因为碍于文始派的声威,如今变得循规蹈矩。唯独一个衣饰奢华体态如猪的傲慢少年,行为极为嚣张,陪他同考的已有八个人,这些人体格强壮,步履如风,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八个人身怀武艺,他们对锦衣少年态度恭敬,前呼后拥的一副奴才之相。很快已经有人认出此人正是东晋福靖王之子,虽然如此身边的其他人也对其行为相当不满。
不久文始的高人开始登场,鲜明的队列中清一色的仙风道骨反而让人觉得平淡,唯独队列后的一个矮小、稚嫩的身影吸引了场上大部分人的目光,那个矮小的身影正是年幼时的上官睿,因为在场的人都曾听说文始派掌门有个天才孙子名叫上官睿,料想便是眼前之人,所以他的出现让场中各处响起了纷纷的议论声。
唐有作身在人群中,看到各人眼中的热切,不知何故肉做的心脏好像被铁锤重重地敲了一下。
残酷、艰难的入门考试无声的开始。经过几回重重的严密筛选,这三百多人最终只留下了三个人。很明显这三人中没有唐有余的身影,因为他落选了。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那个样子白痴像猪一样的福靖王之子竟然成功考入了文始门下。
唐有余内心无比的愤怒与轻蔑,这个所谓道界的泰山北斗,竟然也是个攀附权贵,徇私舞弊的地方,因此他深信着那个所谓的上官睿也与那肥猪一样,是个无真才实学之人,不过是仗着祖宗的裙带关系才苟于残喘的留在文始门中。他忽然觉得文始派也非传说中那样神圣、高尚,不是个值得他期待的地方,自此之后他变得有些愤世嫉俗,只因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比那些所谓的文始派高人低。
好景不长,唐有余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维持不到半年时间,因为一个震惊东海的消息如闪电般传到他的耳中,就是上官睿在年仅十三岁之龄修为已达到超凡入圣的圣灵境界,这种旷世奇才在道界可谓是百年也难得一遇,上官睿也因此成为人民口中津津乐道的“东海骄子”。
这本是上官家的事与外人无关,但唐有余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有如刀刺般难过,他暗骂苍天的不公平,为何既已安排上官睿出生在显赫的家庭中,还要赋予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