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内情形(第2/3页)  穿越而来的曙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信,徐伟可以肯定这些求援信一定是送到了需要送的地方,但是问题是这段时间以来并没有任何前来援军的迹象。太平城墙上好几个方向都有他设置的观察人员,负责监视这几个方向的情形。如果是有援军前来,那么这个方向上的敌人是肯定有防御动作的,但是这段时间以来,这些敌人除了外出搜索粮食和柴禾之外就没有过什么特别的动作,因此他能够肯定山西大营是肯定没有派出任何援军前来的。那么这事情其实到现在就已经很尴尬了,自己是前来平乱的客军,对于这个地方可谓是人生地不熟,武朝一直以来都是号称“客军如虎”,因为客军作战的地方不是本省,没有守土有责的觉悟,在大多数时候搜刮起民脂民膏来效率远比对付敌人还要更加专业,武朝各地对于客军都是没有好脸色的,现在能够进入太平城里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说起来郑家军在太平城里的待遇算是很不错的了,城内的百姓感激他们在城外击败了乱军,特地将城中校场以及多处空地交给他们进行驻扎,同时允许他们拆除城内无人居住的房屋作为建材临时搭建房屋。但是这些地方虽然大,可是建材还是远远不足,如果想要建立起足够所有人居住的房屋而言是不可能的。现在他们得到了太平城内一些泥瓦匠的建议,开始建设“地窝子”,所谓地窝子,是一种半埋入地面的建筑。首先从地面上向下挖深大约两尺到三尺的深度,将地面平整,然后沿着坑的四周向上搭建墙壁。这些墙壁使用的建材主要都是开挖时挖出来的泥土,因此对于建材的需求并不大。这些墙壁的高度也不高,大约也就是三尺左右的高度,保证一个人站在地窝子的底部不可能撞到头就足够了。然后在墙壁上搭建屋顶,这些地窝子的屋顶可谓是千奇百怪,但是主要的共同要求都是同样的,就是要挡风,不能让里面的热量快速的散发出去,保持屋内的温暖。

    地窝子的建设时间不长,唯一的缺点就是现在的地面因为天气问题被冻得很硬,因而开挖的时候破费了一番周折,后来只能先在需要开挖的地面先烧火,将地面软化之后再进行开挖。好在太平之战前郑家军从四处搜集了不少的粮食,因此可以用粮食雇佣当地人做工帮助建设,极大地增加了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建设的地窝子数量大,动员的城内居民也相当多,因此工人们也逐渐熟手,地窝子也不再如同之前那样只是建立仅能容纳两到三人的,而是建成了大量的能够容纳二十人左右的长条形地窝子。

    地窝子里是直接采用烧煤进行取暖,山西别的东西不多,煤倒是不少,有的地方在开挖地窝子的时候都挖出了不少的煤,在城内随处可见各种各样被挖出来丢在一旁的煤——相比起厚实炙手可热的煤而言,太平百姓更喜欢木柴,煤这东西燃烧起来烟尘大,味道重,而且很容易一家莫名其妙就死掉,所以大家都对煤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作为客军的郑家军官兵们却没有什么选择,太平城已经被封闭起来了,围城的敌军少说也有万人以上,他们在城外倒是每天能够砍柴烧火取暖,可是城内的人就没有办法砍柴了,因此也只能选择之前一点儿也不愿意用的煤来取暖了。当然,在地窝子里直接不做防护地烧煤肯定是要煤气中毒的,地窝子没有窗户,通风条件基本为零,把门一关上,里面基本上就是一片漆黑,完全不透气,因此必须要保证烟囱烟道畅通。地窝子里住着的郑家军官兵们没有现成的暖炉,只好用挖出来的泥土掺水手工打造,直接在墙壁内建了一个个的暖炉,并且还在墙壁上直接掏个洞,用泥土搭出烟囱,保证用火安全。

    徐伟扭头看了看城内的情形,一片片的地窝子间时不时有人走出来从煤堆里选走几块好拿的煤,然后又走回地窝子里关上门,地窝子之间的烟囱位置都向外冒着黑烟,经过的人无不掩鼻咳嗽。他深吸了一口气,空气带着寒冷的气息一齐被吸入肺中,让他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呼出好几口白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