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四十四章 好日子(第3/4页)  主宰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倒是国家出资修建的大中型淤地坝被冲毁的比率远比总体比率要低,还不足10%。

    这个事儿上就涉及到了一些技术问题,虽然淤地坝的技术含量本来就很低,但也是要有技术的。

    而至于被冲毁的淤地坝,也不是全部投入都毁于一旦,实际上九成以上的被毁淤地坝很轻松的就能修复,实际损失很小。

    因为淤地坝被洪水冲毁的方式都是在坝体或是溢洪道冲开一个豁口,坝后淤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溯源冲刷,并且冲刷速度很缓慢,既没有对下游造成过于严重的损失,因为淤地坝建造的位置都不会临近居民地和田野,也没有太过严重的损坏坝体。上游的大坝主体还能继续使用,坝体或溢洪道的修复工作量并不大。

    所以说这么多被洪水冲毁的淤地坝,实际损失远没有数字表现的那么触目惊心。

    而淤地坝为什么会被冲毁,在现在这个统计学刚刚在中国政府工作中施行的年代里,各种数学、工程学萌芽还在生长的时代,那更多地是设计技术原因,而不是方向性问题。

    老百姓的眼光真的是雪亮的。

    从一开始的国家提倡,到一两年后他们自发的筹资集资。这就是一个转变过程。

    百姓看到了好处,国家又提倡他们来争取这些好处,那自然地是迅速扑上。

    只是很多的淤地坝在修筑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将堤坝修筑的过大,泄洪洞开的高,积水排泄不出去,坝后是满潭的淤泥,往往两三年还不能投入种植。有的是淤坝地里种上的春作物,刚到要收割的季节,就被大水给冲过去了。这就是对淤地坝的习性还不了解,不能有效的把握好淤地坝的规律。

    一般小型的淤地坝春季打成,秋季拦泥,第二年就能可以种大麦;而大中型的淤地坝要将水、泥账算的清楚,安排的合适,经过两年左右的淤积,便能大面积种植,正式的投入生产。

    这些个知识就是陈鸣自个都不知道,是晋省的淤地坝管理处这几年中自己摸索出来的成果。

    晋省的会议在召开的同时,一个离开晋省已经小两年时间的人正骑着一匹蒙古马向平阳府奔来。

    头上戴着狗皮帽子,身上穿着泛着发黄羊毛的皮大衣,马后头挂着一把长枪,腰间夸得有把双管短铳。这种活似土匪的装扮在东北的冬天,却是十分十分常见的。

    从东北进河北,这种装扮也不刺眼,因为河北也有很多这种打扮的人,除了不配枪外。但是进了晋省,葛二的这身装扮就扎眼睛了。

    一路上不知道被警察拦了多少次,最后他用个口袋把长枪包了起来。

    从太原一路南下,过了霍州,眼看着就要到平阳府了,葛二以为自己已经流干的眼泪再次充满了眼眶。

    当初搞事,他就心里有准备,知道自己将得罪的是整个官面,就算把人掀翻了,也少不了被打入冷宫。当时葛二都想过自己丢官了后怎么过日子了。没有想到新来的那群家伙更损,直接把他发配去东北了。

    在吉林北边当镇长,官是升了,可日子真叫一个难过。

    不仅山里头有旗匪,当地的老百姓也一个比一个横。几乎家家户户都办下了持枪证,长枪短枪,甚至还有手榴弹。

    当地还有一些朝鲜人,让回朝鲜不回,跑到农户手下做农奴,死憋着不会去。

    你要是带人去硬拉人,那主家就敢挺着枪跟你对放。

    因为东北特殊的环境,当地村落里要组织民兵,一些边界的村落甚至还有小炮,这些民兵虽在大方针上要听镇子里和县里的指挥,可具体到日常生活中,那就变成村里的了。

    横的不行。

    而当地人的生活,说真的葛二觉得比他老家的小地主过的都滋润。

    那东北的地实在肥的都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