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好男人外面硬,里面软(1)(第2/4页)  行在宽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时候我大概25岁,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为什么?你巴结领导,在机关里,领导就那么几个人,下面所有的人都巴结,你就要和他们互相竞争,大家互相踩。而且你没有竞争优势,你要巴结,就要把自己糟践得更厉害,这样领导才有面子。反过来,我巴结群众,我就有机会变成领导。比如,有20个群众,这20个群众你都巴结得很好,你在群众中就会很有威信,最后领导还得巴结你。你巴结群众,群众每个人给你一口,你就饿不死;你巴结领导,这么多人竞争,一旦领导不待见你,你就饿死了。

    除了巴结群众,还要重用自己,什么意思呢?你要把自己当块料,你得先认为自己是人才,才有可能变成千里马。如果你老是等着别人来发现你是千里马,那你基本上会饿死。所以,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去发掘自己的潜质,否则你就不可能去征服其他东西。

    立志要趁早

    从自然过程来说,男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15~20岁)像块海绵,不管你给他灌输什么东西,他都能吸收。在这个阶段,他很容易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决定未来的价值观。我有四个干儿子,我经常和他们讨论一些关于立志的问题。打个比方,你在荒漠中行走,怎样才能找到方向呢?如果你有个GPS导航仪,那你就不会迷路。立志其实就是找到你人生的GPS导航仪,如果你在15~20岁的时候有了这样东西,那你一辈子都不会迷失方向。当然,有了导航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顺利到达。所以,在20岁以后,你还必须去选择朋友,去选择在现实中奋斗。另外,当你的理想和现实产生冲突的时候,你要有勇气去面对。人有坚韧不拔之志,才有坚韧不拔之力,也就是说,你先要立志,先要有这个GPS,这样,在翻山越岭、赴汤蹈火的过程中,你才能扛得住。从立志的时间来说,什么时候立志都不晚,但在15~20岁这个阶段,机会是比较多的。

    走上社会以后,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会很多,这种碰撞有点儿像布朗运动,这儿撞一下,那儿撞一下,指不定会撞到哪儿。不管怎么撞,你心里的方向不能迷失。三联书店曾经请我主编一本讲中国20世纪90年代时代特点的书,90年代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机关干部、知识分子下海做生意。我访问了很多人,为什么这些人做生意也能做得很成功?后来我发现,这批人内心的志向没有改变,所以他们的格局很大。志向大的人格局就大,所谓格局大,就是胸怀远大,包容、宽容,有毅力,善于学习,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虽然没做成学问,去做了生意,但最后也成功了。生意成功以后,他们又开始做基金会,资助别人去搞研究,于是大家称他们为儒商。也就是说,在生意场上,他们仍然在施展自己曾经的抱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士大夫的一种志向。所以,不管过程多曲折,你手里这个GPS都不能扔,扔了以后,你就会恐惧、死亡。

    有一次,我和王石,还有中粮集团的董事长宁高宁,从西安开车去新疆,在戈壁滩里迷失了方向。那时候我们没带GPS,手机也没了信号,我们真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我们不敢开空调,因为一开空调就费油,万一没油了,就走不了了。不开空调,车里热得要死,但又不敢开窗户,因为不开窗户,车里还有点儿潮气,一开窗户,车里的水分就会被抽干,我们也会干死。我们又热又渴,大家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多恐惧。没有方向是最令人恐惧的,但凡我知道方向,我拼着命走,一定能走出去。后来,我们的司机凭着他的经验找到了一道最深最新的车辙,然后把车横在那儿,等着看有没有车经过。结果还好,等了一个多小时,有一辆车经过,但这车要去的方向不是我们要去的方向。我们还算聪明,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写了张字条给那个司机,让他出去以后到能打电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