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突破极限(下)(2)(第2/4页)  行在宽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话会给予一定的照顾,但希望万科能给政府做点儿这样那样的事。结果王石不答应,人家觉得他太不给面子了,这块地不给了。王石说不给就不给,拍拍屁股就走了。

    还有一次,上海那边有个项目,人家的要求很简单,不求别的,就是将来买你的房子,你能给打点儿折,比如给两个点、三个点,或者多给一点儿。万科不同意,说只能给一个点,多一分钱都不行。最后上海那边不愿意把项目给他们了,万科说不给就不要了。当然,后来王石说这事也不是那么绝对,公司的制度就是这样,底下的人可能没给人解释清楚,照理说可以稍微变通点儿。现在,很多人想通过我找王石打折,我也不找王石,就找他秘书,反正就是一个点,不会多,但也不会不给。由此可见,他的价值观就是坚守他的道德底线,结果怎么样呢?经过30年的打拼,他已经有了亿万身家。他真的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他顺便赚了这些钱。当然,从1984年办企业开始,他也辛苦了30年。

    什么样的企业能活到天年

    除了王石,柳传志、马云也非常典型。马云的公司上市的时候,按照他当时在这个团队里的贡献和影响来说,他不应该只拿这点儿股份。大家知道,他的股份不到10%,没有哪个互联网公司的老板上市只拿这点儿股份的。他不断地用他的理想创造新的商业文明,不断地用各种方法来激励企业,阿里巴巴就像宗教组织一样,不断地扩大、蔓延。如今,它的规模大到你都无法想象。淘宝一年的资金结算是几亿元,在淘宝上开户的人比在工行开户的人还多。这就是马云的强大理想带来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公司。有一次,马云跟我说他去美国考察那些伟大的公司,发现有两类公司:一类公司的CEO天天讲报表、讲钱、讲销售,还有一类公司的老板天天讲观念、讲精神、讲道德。他发现,那些职业经理人天天算报表的公司,都没有什么增长的潜力,只有那些讲理想、讲贡献、讲价值观的公司,才能一直存活下去。他的公司创办十周年的时候,他给我们放了一段录像。这段录像讲的是星巴克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星巴克的创始人因为热爱咖啡、热爱休闲的生活方式而创办了这家企业。企业上市几年后,经理人管理公司,创始人就离开了。经理人每天要算业绩,做季报、半年报、年报,还要不断地去看销售、看门店。为了提高销售业绩,他们不断降低成本,结果水兑得越来越多,咖啡越来越不好喝。而且,随着门店越开越多,成本也越来越高。所以,星巴克的业绩开始下滑,股价也往下掉。大家没招儿了,怎么办?于是把创始人找了回来,就像苹果把史蒂夫·乔布斯找回来一样。创始人回来以后做了一件事:把全球星巴克的主要骨干-有几千人-召到美国的一个小镇上,在那儿待了五天,花了5000万美元。这些人在这五天里就做一件事,就是讨论。讨论什么?讨论什么叫爱,让大家感知,在彼此付出真心的时候,那样一种爱所带来的真切的温暖。

    一周之后,这些人都明白了,他们做事业是为了爱,不是为了赚钱。因为星巴克的咖啡原料很多都来自非洲,所以,他们把非洲村落里村民的幸福和他们的咖啡联系起来。逐渐地,星巴克的经理、员工体会到了他们对客户的爱,发自内心的爱。所以,他们会认真地做好每一杯咖啡,让咖啡的味道更加香醇,同时也让客户感受到这份爱。如此,星巴克的客户又多了起来,业绩也提升了。这段录像的确非常打动人。

    有一次我去美国,因为要开发一个项目,回来之前去罗切斯特考察那里的医疗城。罗切斯特的医疗城一共有十万人,有五万人在为梅奥医疗机构服务。梅奥医疗机构为什么名声大噪?因为它是奥巴马在提到医疗改革时不断表扬的一家企业,说他们的医术非常好,医德也非常好,而且不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