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东汉(三国)各级官员及职权、属官详细资料(第2/17页)  三国技能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任用。

    东曹掾:比四百石,掌管二千石长吏的升迁任命以及军吏。

    户曹掾:比三百石,掌管百姓户籍、寺庙祭祀以及农耕事物

    奏曹掾:掌管上书陈奏。

    辞曹掾:掌管诉讼

    法曹掾:掌管邮递传送、驿站以及测定里程

    尉曹掾:主管士卒刑徒的转运

    贼曹掾:掌管捕捉盗贼

    决曹掾:主管刑罚审判

    兵曹掾:主管军事

    金曹掾:主管铸造钱币、盐铁官营

    仓曹掾:主管粮食仓储的事物。

    黄阁主簿:负责记录、审查诸事。

    令史及御属二十三名:

    御属:负责太尉的车驾。

    阁下令史:掌管府内礼仪事物。

    记室令史:掌管各种文书以及陈奏的表章。

    门令史:掌管府门。

    其他各令史分别掌管诸曹文书。

    司徒府

    司徒公:简称“司徒”,一人,三公之一,主“人”。光武帝即位时称“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建安末,改司徒为“相国”。

    职权:

    1,执掌百姓事物,凡有关百姓孝悌、恭顺、生老病死的事情,皆要商议并建立制度。

    2,负责督导百姓致力与本业,岁末上奏优劣并加以赏罚。

    3,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时,负责监察祭祀用的牺牲和清洗祭器。

    4,国家大丧时,负责安葬相关的事物。

    5,国家有大事时,司空、太尉共同商议对策。

    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三十一名,令史、御属三十六名。

    辞曹:掌天下狱讼。

    司空府

    司空公:简称“司空”,一人,三公之一,主“地”。古官名,秦不置,设御史大夫,汉承秦制。至成帝时,改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改回“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又改回“大司空”。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罢司空,改回“御史大夫”。后御史大夫郗虑被免职,御史大夫从此不设。

    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二十九名,令史、御属四十二名。

    军师祭酒:建安三年,曹操在许县设置,后避司马师讳,称“司空军祭酒”。选通晓法律者担任,负责典察军中刑狱。后,废司空,改属丞相府,称“丞相军祭酒”。

    大司马:古官名,汉武帝元狩四年,罢太尉,置“大司马”,用来作为将军的“加官”。安帝地节三年,设置大司马,不用做加官,无印绶,也无官署。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设置官属,禄比丞相。哀帝建平二年,又除去大司马印绶、官属,仍用来作为将军的加官。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东汉建武二十七年,罢“大司马”复置“太尉”。

    “大司马”本不与“太尉”并置,至灵帝末,以刘虞为大司马,太尉不变,自此,太尉与大司马同时设置。

    仪同三司:又为“仪比三司”。后汉章帝建初三年,使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司。同三司之名,自此始也。殇帝延平元年,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自此始也。

    九卿分属三公管辖:其中,太尉负责太常、卫尉、光禄勋。

    太常寺:

    太常: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助祭时戴平冕七旒。以忠敬孝慎者居之。献帝建安年间,改为“奉常”。

    职权:

    1,主管礼仪、祭祀。祭祀之前负责上奏祭祀的礼仪章程。

    2,举行大典时,引导皇帝行礼。

    3,考选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