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而突然倒退,反而撞翻了“海格号”。特鲁普如今只好爬上“韦斯特沃德霍号”,留下“海格号”成为敦刻尔克港的另一艘废船。
这里四十人,那里一百人,码头上的士兵被接光了,但是绝大多数法军根本还没抵达敦刻尔克。他们还在周边防在线抵抗屈希勒尔将军的“系统化攻击”。在东边,第十二师奋战了一整天,把德军阻挡在布赖迪讷之外。颜森将军在傍晚左右遭炸弹炸死,但是弟兄们继续作战。在东南边,淹水的田野让德军止步于吉费尔德(Ghyvelde)。在中路,梅侬上校的第一三七步兵团死守着泰泰冈(Teteghem)。在西南边的斯皮凯,两名胆气十足的海军上尉操作三门一五五毫米火炮,
连续几小时封锁道路。在最西边,第六十八师持续压制胡比齐将军(von Hubicki)的装甲部队。一名法军观测员坐在马尔迪克的教堂塔楼上,德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德军一○二炮兵团第二连的无线电操作员维兹柏中士气炸了。连上答应中午吃维也纳炸牛排(Wiener schnitzel)的,但是他们如今陷在这里,被教堂塔楼上一个眼尖的家伙逼得动弹不得。
身为优秀维也纳人的维兹柏不打算轻易放弃。在葛尔通中尉允许下,他往后狂奔,跳过一条条壕沟,回到连上的厨房,然后双手捧着一锅小牛肉,一瓶红酒插在裤袋里,夹克两边口袋各塞了半条白面包,急急忙忙地赶回来。炮弹和机关枪子弹一路打在他的脚跟后头,但是他安全返回,跟连上弟兄分享佳肴。葛尔通中尉的唯一评语是“算你好运”。
屈希勒尔的部队在东西两面受到压制。大军前进的关键地点,显然坐落在法军防线中央的中世纪古城贝尔格。一旦拿下贝尔格,就有两条良好道路直通北边的敦刻尔克,路程只有五英里。
但是要如何拿下?这座小镇被厚重的城墙和护城河环绕,设计者是伟大的军事工程师沃邦。以诞生于十七世纪的防御工事来说,它在二十世纪仍发挥令人叹为观止的功用。一千名守军挖好壕沟严阵以待,并以强大的火炮以及敦刻尔克的海军炮弹作为支援。英国皇家空军也从空中予以协助。
屈希勒尔连续两天企图攻占这个地方,然而战局依旧胶着。六月二日下午,他决定从第十八工兵团调派一支受过特训的突击部队,配合斯图卡展开联合攻击。
下午三点,斯图卡出动,火力集中在似乎比其他地方薄弱的城墙,附近的工兵蹲伏在火焰喷射器和攻击梯底下。三点十五分,轰炸机减缓攻势,工兵在指挥官福格特中尉带领之下大举拥上城墙。守军受到斯图卡震慑,几乎立刻弃械投降。
德军攻克贝尔格之后,继续往北朝敦刻尔克步步进逼,傍晚夺下了瓦利耶尔炮台(Fort Vallières),离港口只有三英里了。然而此时,法国的法加尔德将军召集剩余的士兵展开反击。这次行动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是成功阻挡德军前进。接近午夜时分,疲惫不堪的法国大兵开始撤出战场前往港口,但愿救援船队还在等候他们。
屈希勒尔并未继续进逼。为了实行他的“系统化攻击”,他绝不冒多余的危险,而且德军本来就不习惯夜间作战。除此之外,空气中弥漫着战争已经结束的氛围。在德军占领的贝尔格城外,第十八师的一支小队坐在一栋民宅花园里,“唱着古老的民谣、军歌,以及有关爱情与家乡的歌曲”。哈尔德将军花了许多时间颁发铁十字勋章(Iron Cross),授予立下战功的参谋官。
所有目光全都转向南方。对德国空军而言,敦刻尔克如今是一篇已完结的故事。隔天早上(六月三日),他们将对巴黎展开第一波大规模轰炸。维克斯中尉是英国皇家空军飓风式战斗机飞行员,他被击落后伪装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