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7节(第3/4页)  大明之朔风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海先生,您今天受惊了,快陪殿下回驿馆歇息,本督一定为您出气,来人啊,送客!”

    李槐脸色一变连推带搡把阮大铖和福王打发走,然后才回头对云荣说:“你可千万别和他多说话,这老头九流三教无所不通,扯开话题就没完没了,不把人说睡着停不下来,我们都吃过苦头。”

    周愕马上点头,众人哈哈大笑,这老头还怪有意思。

    “好了,我明天和老马一起去南昌,先回去休息了,”金声拍着肚子站起来,凑近李槐又说道,“玉山,殖民局已将崇明、舟山百姓迁往台湾屯田,今年肯定打不了仗,那帮人必须及早打发,免得他们继续蛊惑人心。”

    周愕点头道:“就按大同的法子办,我立即派人张贴布告,有敢鼓动出兵者一律编入营中整训。”

    “袁继咸、万元吉和黄宗羲肯定会找上门,我来轰他们走。”云荣笑呵呵说道。

    布告贴出才两天,袁继咸、万元吉、黄宗羲便堵到总督府门口大吵大闹,掌书记尹如翁出面把他们带入一间偏房,等了好一会儿,李槐、云荣才面色阴冷走进来。

    “李玉山,你先前废黜士绅优免,现在又要抓士子当兵,你让读书人颜面何在?”袁继咸见到李槐就吼道。

    “反清志士不能光动嘴不做事嘛,老百姓可以当兵,士子为什么不能当兵,入营整训也是为他们好,免得反清不成白送性命。”云荣冷笑道。

    “荒唐,士子乃国之栋梁,理应量才授官,岂可胡乱编入营伍。”万元吉喊道。

    “鼓动出兵让别人流血,自己却只想当官,打的好算盘呀,回去告诉你们的人,要么入营当兵,要么老实在家呆着,休想借反清蛊惑人心。”

    云荣的话激怒了袁继咸、万元吉,三人立刻争吵起来,李槐却不说话,眼睛一直盯着黄宗羲。

    “李玉山,你官当大了,想见一面真不容易,难道不记得故人了吗?”黄宗羲被盯得不自在,忍不住先开口了。

    “我不但记得你,还记得与你一起到丰州的顾炎武,不过,我在想,你黄太冲不在家安心做学问,跑到武昌来做什么?”李槐淡淡地答道。

    “清人暴虐,强令剃发,有识之士无不奋起以救天下,国难当头如何能安心做学问?我已在余姚起兵,炎武也在昆山筹备大计,李玉山,你乃读书人,岂可袖手旁观!”黄宗羲大声说道。

    “你投奔鲁王了吧,有话就请直说,”李槐看见黄宗羲的眼光瞟向云荣,挥挥手又说道:“云河洲不是外人,但说无妨!”

    “张国维大人的信。”黄宗羲犹豫了一下,摸出一封信递给李槐。

    张国维曾任崇祯朝兵部尚书,南逃途中去过大同一趟,与李槐见过面,彼此印象都不错,如今做了鲁王朝廷的东阁大学士,眼光不由自主瞄向李槐,他在信中说:玉山才具显著,治理湖广、江西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绍兴诸臣莫不敬仰,然愚以为,玉山既是李汉民之兄,又功绩卓著、权柄显赫,此为历朝之大忌也,唐之李建成便是前车之鉴,为身家计应早做筹划,鲁王求贤若渴,欲授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湖广、江西,国难之时惟求济世之才,万勿推辞。

    张国维还是用老眼光看问题呀,如今大同的制衡政体已趋完善,不可能发生血腥内斗的惨剧——李槐摇摇头把信递给了云荣,云荣看完信也不禁笑起来。

    “我一点也不看好你们,大明气数已尽,你们应该反省求变,而不是抱着这块臭肉走下去,哼,鲁王、唐王两个妄人,早晚会被清军挨个灭掉。”云荣轻蔑地把信扔到桌上。

    黄宗羲早料到这封信毫无作用,叹了口气起身对李槐说道:“玉山兄,大明失政久矣,天下人皆知,然百姓何辜,前有扬州之屠,现有剃发之祸,死者何止百万,东虏,禽兽也,天必诛之,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