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随后赶往五原守御千户所。二月下旬,张鼎的暂编骑兵协、孟克的骑兵右协、金国鼎的铳炮左协、速布台的喀尔喀骑兵营在五原誓师,全军一万五千余人浩浩荡荡出发,西进正式拉开序幕。
归化,总理府忙于春耕,大法司忙于审案,议事院忙于春耕后的大选,大家早已经习惯大统领不在的日子,还像以往那样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只有巡抚刘之纶比较烦恼——李榆扔下印信就跑了,卢象升只能找归化巡抚,来信指责归化屯田多年却从未向朝廷缴纳一两税银,反而诈取大明民脂民膏,以至于钱粮盈库、兵强马壮,渐成割据之势,如今归化总兵既已离任,只须另选良将,归化镇便可为朝廷所用,而宣大各军不能一战的原因全在于兵弱缺饷,如能派官设衙接管归化,收骏马、精壮以充营伍,征籽粒、税赋以充军饷,则宣大各镇必能练出一支强军,希望刘之纶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竭尽全力助他办成此事。
刘之纶大为恼火,丰州穷苦之极,依靠农牧工商并进以及各族百姓同甘共苦,苦干多年才初步解决温饱问题,朝廷对丰州一知半解,冒然闯进来要兵、要马、要粮饷,老百姓还不马上乱起来,五十多万人没饭吃的后果是什么?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刘宗周、孙奇逢这段时间经常与他在一起,看过信后也愤愤不平。
“宣大总督不懂边事,更不了解丰州,这里不是关内,换个官就能解决问题,汉民的权柄来自百姓的信任,有没有总兵头衔一回事,谁也夺不走他的权柄,元诚,你不能听他的,否则出了事背黑锅的就是你。”孙奇逢在丰州呆的久了,对问题看得最透彻,马上提醒刘之纶。
“总督与巡抚互不统属,各自听命于朝廷,卢某人擅自干涉地方,是想乱政吗?归化本属蛮夷之地,理当以仁义教化,岂能滥用刑名霸王之术,把他顶回去!”刘宗周历来主张治心修德、仁义为本,虽然对丰州有些看法,但却认可这里民风善良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正想大展身手推广“慎独”之学,卢象升伸手抢权很让他反感。
其实刘宗周在朝堂上也是这样,上面要做的事只要不合心意就坚决反对,比如,皇帝急于求治,他却说要先治心,皇帝渴求才望之士,他却说要操守第一,皇帝求平贼弭寇之术,他却说要效法汤武以仁义为本,皇帝要重用汤若望铸造火器,他却说应将汤若望等西人驱逐出境,甚至皇帝想请诸臣勋贵捐助驼马,他也认为是夺民之财而加以反对。
刘之纶得到支持信心大增,立刻向卢象升回信——归化苦寒穷困,欲求朝廷赈济而不得,唯有靠借债度日,所谓钱粮盈库不过是商民之财,岂能横加抢掠,归化能维持今日已属大幸,实无力助大人练兵备武,归化总兵有大功于朝廷,且忠良憨直,大人以权势相压令其负气出走,当尽心劝其复任,切勿以大人一时之误酿成大变。
刘之纶认定卢象升欺负他那个老实巴交的弟子,字语间流露出极度不满,卢象升有口难辨,总不好意思说被几十杆火铳指着的事吧,不过他也不会客气,当即回信反驳刘之纶,两人以书信互相指责打起笔仗,最后不约而同向朝廷告对方的状。卢象升告刘之纶包庇弟子为非作歹、不守法度,使朝廷的政令不能通行归化,宣大各镇整军备武也受到阻扰,应另择能臣良将坐镇归化;刘之纶告卢象升不习边事、妄起事端,逼走归化总兵埋下大乱隐患,这个归化巡抚他不敢当了,请朝廷另选贤能吧。
朝廷过了一个月才下达诏书,对卢象升勤于王事、苦心为国表示肯定,同意向归化派官设衙推行大明律法,归化总兵一职也可选归化军中将领署理,但要求不得妄起事端激起民变,对刘之纶也加以劝慰,给他加左副都御史衔继续留任归化巡抚,而如何安排李榆却只字不提。
卢象升如今骑虎难下,朝廷显然也想从归化分一杯羹,新任命的归化副使、兵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