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3节 大凌河(三)(第3/4页)  大明之朔风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交情也不讲了,下令把何可纲推出斩首,而大凌河三万余军民为保他这条命,只活下来一万一千士兵。三天之后,发誓效忠大金的祖大寿又向天聪汗献计谋取锦州城,走到半路上却趁着大雾溜之大吉,躲进锦州城再也不出来了——祖大寿保住了命又想保财,他的百万家产、娇妻美妾都留在宁远,实在不愿意落个叛逆的罪名让人抄了家,至于还在金军手中的兄弟子侄和亲信部下,那他可就顾不上了。

    天聪汗对此不屑一顾,祖大寿不过是条癞皮狗,如果不是祖家在辽西势力巨大,他根本不会正眼瞧这个家伙,跑了就跑了吧,以后再抓回来不就行啦,天聪汗反而安慰惊慌失措的“祖家将”和“祖家军”,只要效忠大金国,以后绝不会亏待了他们,天聪汗随后下令全体降军剃发,大凌河大小城堡一律拆除。

    现在该对付察哈尔汗和李榆这俩个人了,稍作休整之后,天聪汗亲自率领二千精锐骑兵赶赴蒙古草原,其他八旗军及蒙古各部青壮随后跟进,这时已经接近十一月中旬。

    金国精骑到达乌兰哈达时,李榆已经离开好几天了——丰州军作战期限是两个月,进入十一月以后,李榆决定迅速撤军,他给察哈尔汗送去急报,丰州军要撤了,你要想继续抢就自个留下吧。

    撤军时唯一的麻烦就是二妞,两人抱头哭了一晚上后,二妞最后还是决定留下——阿巴泰两口子现在够可怜了,还有兄弟博洛他们,不能因为自己连累了一家人啊。比较郁闷的是色尔古伦,格格又回来了,还继续当他的福晋,这顶绿帽子戴定了,不过他很快想通了,他又不是读死书的汉人,在乎这个干什么,而且他打定主意要脚踩两条船,二妞既是金国的格格又是丰州大统领的那个,身边有这么条人脉也不错。

    以色尔古伦为首的一帮蒙古贵人见到天聪汗,就把自己大吹了一顿,说他们拼死抵抗终于打退了察哈尔人和土默特人,捍卫了大金的疆土,不过他们也承认对方抢走了大量的牛羊牲口,所以无法再向大汗提供给养,而且还希望金国能支援一些财物,好让他们顺利熬过这个冬天——其实他们把牲口都藏起来了,顺便还想从大金国那里再讹点钱财。

    天聪汗把这帮贵人勉励了一番,答应给些钱粮作为他们守土有功的奖赏,随后又去追察哈尔汗,但察哈尔汗太精明了,这家伙在跑路这一点上有天赋,接到李榆的信后就掐着时间算,最后大抢一把不算,还把阿鲁科尔沁的塞棱阿巴亥部也裹挟走了,天聪汗追来时他正好过了兴安岭,天聪汗也只能望而兴叹。

    大凌河之战最后一点余波散去,明国成了大输家,辽西的精锐和机动兵力全部赔个精光,从此辽西彻底陷入被动,辽西官场也随之震动,蓟辽督师孙承宗在一片弹劾声中下台回家,宋伟、吴襄被革职议罪,祖大寿尽管被邱禾嘉以其死罪弹劾,但祖大寿是辽西地头蛇,朝廷不敢动他,反以其守城有功继续留任锦州,不久之后他又把妹夫吴襄捞出来继续当团练总兵。

    辽东巡抚邱禾嘉回京后得到皇帝的赞赏,并准备提拨重用,可惜邱禾嘉身心交瘁不久后去世,而皇帝对朝臣也越来越失望了,在文华殿廷议时,谈到朝臣反对他以内臣监视军国诸务,愁苦地说道:“诸臣若实心任事,朕何须此辈!”

    而大金国凭借此战获胜,获得了对明国的战争主动权,一万多精锐关宁军的投降也大大扩充了金国的兵源,为日后建立汉八旗打下了基础,另外火器的成功使用让乌真超哈军大放异彩,从此金军有了攻破城堡防御的有效手段,这对明国简直就是个噩耗,美中不足的是归附的蒙古各部吃了大亏,对金国的信心开始动摇。

    察哈尔汗、李榆则是捞了点小便宜,两人都动手抢了一批财物、牲畜,同时察哈尔汗还顺带裹挟了一些人口,而李榆也省了两个月的军饷。俩人前后脚跑回了多伦诺尔,妹夫见到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