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节 求变(二)(第3/4页)  大明之朔风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是丰州的熟人了,马士英升任阳和副使后,他就代表大同出面与丰州打交道,这个人比较实在,今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他给丰州送来二千五百石米,丰州人对他的印象很好。朱以谦宣旨的时候有点乱,李槐、杜宏泰、白显志、张传捷等人还能跪下接旨,刘兴祚只能说是半蹲半跪,赵吉搭着手站着,其他官员和看热闹的人则笑嘻嘻地看热闹,大统领府院子里拴着的两只羊时不时也叫几声,朱以谦皱了皱眉,硬着头皮宣读圣旨,这地方不是关内,轮不到他指手画脚,这里的人也都是蛮夷,给你个面子能来听旨就不错了,那会管你什么礼节。

    读完圣旨,白显志和张传捷装模作样说声“谢主隆恩”,刘兴祚却抱怨说他已经辞官了,给他个定虏副将纯粹多此一举,赵吉扭头就走了,看热闹的人一散去,李槐就满脸堆笑对朱以谦说声仲康兄辛苦了,然后就派人陪他下去休息。

    李槐送走了朱以谦,挥手让大家到大堂前的院子里开会,范永斗笑呵呵过来打招呼:“掌书记,你看我把谁带来了?”

    “玉山,我大老王今日到访,不会来的不是时候吧?”从范永斗身后闪出一个青衣小帽的男子,向李槐拱手笑道。

    “王大人,想不到您会来我们这里,您可是我们想请都不敢请的贵客呀,”李槐惊喜地叫起来,大老王是太仆寺主事,山西、大同两镇的马市都在他的掌管下,是丰州的老关系了,李槐奇怪这家伙是大明的京官,怎么有胆子随便窜到关外的蛮汉山来。

    大老王和范永斗都是马士英一条线上的人,前段时间金军在京畿闹得厉害,他找了个借口就跑到山西了,到大同边墙的马市巡查时,正好把范永斗找来谈生意,一听说丰州军勤王不但连打胜仗,而且捞了不少钱回来,他马上意识到有大生意做了,约了范永斗一块到了蛮汉山,至于他的身份适不适合出关早被他抛到脑后了。

    “玉山,你们有要事商议,我就先住下,你们忙完了咱们再好好谈谈。”大老王很体谅地说道。

    “哪里的话,王大人来了就是我丰州的荣幸,不如这样,王大人也进去听听,顺便还可以给我们出出主意,”李槐拉着大老王就往大堂去,大老王犹豫了,李槐笑着说,“王大人是我们自己人,我们信得过,我们丰州这一套连我们自己都在摸索,不怕别人听。”

    大堂前已经挤满了人,大统领府和各千户所、百户所的官吏、板升和草原德高望重长者、范永斗和方咨昆等商人代表、白显志、张传捷等明军军官、新加入丰州的满达海、库拜等人都来了,巫浪哈也抱着小李蒙坐到了前面,乌兰要不是坐月子肯定也会来,院子里足足有四百来人,已经去休息的朱以谦听到嘈杂声悄悄溜过来看,李槐见了他只是微微一笑,示意他在大老王身边坐下。

    掌书记李槐主持会议,他首先对众人讲了目前丰州面临的形势:丰州经历了大瘟疫之后人口降至四万余人,但今年开春以来,大青山里的俄木伦、库库和屯的习令色两个部落过不下去了,部众大批涌入丰州投亲靠友,而察哈尔人和鄂尔多斯人也零零星星窜进来不少,这些人赶都赶不走,大统领府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些人编入卫所,加上这次出征带回来的几千人,丰州又达到五万人口,人口多当然是好事,但丰州的农耕人口太少了,会种地的也就是板升的四千多丁,会放牧的人很多,牲畜数量却增长缓慢,而且容易受天灾影响,丰州地力有限,吃饭成了丰州的大问题,实际上这几年丰州人能生存下来,靠的就是大做生意赚钱购买粮食。

    李槐动情地说到:“丰州人流血流汗也只能维持半饥半饱,这不是我们想要过的日子,如今金国势力猖獗,吞并草原的野心尽显无疑,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我们还必须准备随时打仗,丰州内忧外患逼得我们不得不求变,以变求温饱生存,以变求御敌自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