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行6 荀镇东巡行二州(上)(第5/6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再做拒绝原因有二。

    一则,尊师重道,本来就是郑玄思想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其本人来说,他前后所教过的弟子已是何止数千?就在他隐居的山中,现在便还有数百上千、冒着战乱危险、不远千里而赴至的学生在跟着他学经。

    二来,前汉以今,儒学各派,最重门户、家学,郑玄尽管博通诸家,打破了诸家的门户隔阂,可越是如此,他也才越会想要传播他的学术观点,这是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本能选择。

    故是,郑玄本人虽不肯接受荀贞的招揽,然在荀贞派人去请他派几个高足来徐州授课的请求送到他处后,他却是欣然从之,拣选了门下四五个学生,使之来了徐州。

    这时在此间教室中授课的老师,即是郑玄门下的一个弟子。

    比之前间教室,荀贞在此间教室外驻足倾听的时间长出了不少。

    如邯郸荣、刘谦这样,或不怎么关注学术,或与荀贞相识还不算长的人,大概会因此而得到荀贞更重视郑玄学说的结论,实则不然。

    正好相反,相比郑玄的学说,荀贞更看重的是荀子的学说。

    郑玄固然是个通儒、硕儒,然至少在两点上,荀贞更倾向於荀子学说。

    一个是,神学思想方面,郑玄认为是有人格化的天神存在的,而在荀子看来是没有什么人格化的天神存在,都是自然规律,如此而已。

    在一个是,治国方面,荀子提倡的是礼法并施,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人定胜天。郑玄在这一块儿,他曾有过用“注经”的方式给汉律做注,论以成就,其注清晰、准确,堪称是今下最具权威的法律解释,可他继承了董仲舒“春秋决狱”的理念,实际上,他对汉律的这个注,是促进了法律的儒家化。儒家化即诸如刑不上大夫等之类。

    荀贞作为一个有前世经历的,他虽是知道法律的儒家化乃是个不可阻止的趋势,可不免会生排斥。

    不必多讲。

    只说荀贞更重视的是荀子学说,所以在州学、包括各郡的郡学中,他虽然不曾做过明白的指示,李宣及各郡文学掾等负责教育工作的诸吏,却也在事实上是有些“重荀子,轻郑玄”的。

    那么却就有个疑问,郑玄是当代最有名气的大儒,把荀子的学说这般重视,徐州士林没有反对之声么?

    其实,因为荀子的思想是儒法兼综,而汉家制度又是王霸之道杂用之,故此荀子的学说在两汉之际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再加上荀贞名义上是颍川荀氏之后,乃荀子后人,那么他在州学、郡学,大力提倡荀子之学,这自也是理所当然,题中应有之意。

    因而,并无什么反对的声音。

    这些且也不必多说。

    荀贞在这间教室外边倾听多时,依次又去其余几间教室外听了一听。

    转出这个院落,去到教授文学、算术等学的院中,一样倾听。

    再到演武院中,此时才是上午,按照州学规定,下午的时候,才会在这里进行一些演武的训练,因是演武场中还没有学生。场中竖的有箭靶,画了一个供马奔驰的跑道,还有一些石锁等练力气的用具,以及弓箭、剑等等兵器放在兰锜上。

    荀贞看过一圈,至办公院落。

    州学的主事再是后知后觉,也已闻讯知道荀贞来了。

    荀贞入堂坐下未久,州学主事等吏俱皆赶来,落座相陪。

    荀贞和气地与他们说了会儿话。

    有一件事在荀贞那脑子里想了很久了,他看着堂中的这些州学吏员,却是犹豫再三,没把他的念头道出。

    他所思之念,即是他想在徐州学术界推行百家争鸣,试试看能不能把“礼法兼重”这个他的治国理念给推行开去,可按当下各学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