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51 公台允诚意相同(第3/33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到府中,来见荀贞,具述只有四五州吏去送陶谦之状。

    荀贞听了,叹道:“其中固有陶恭祖任用亲信、压凌州士之故,却亦世情薄如纸!”心道,“初我不放陶恭祖归乡,以为他若相助周昕,徐州受过他恩惠的州郡吏或会应之而反,於今观之,至少在这州府里,却是趋炎附势的多,念恩怀旧的少。”

    想那陶谦掌徐州数年,虽是打压本地士人,可他打压的都是名士,出於分化拉拢之目的,对州府小吏非但没有怎么打压,反而施恩惠不少,结果却只有四五人去给他送行,实令人慨叹。

    他因传下令去:“凡是州吏今天送陶恭祖返家者,皆给赏赐,以表不忘故长吏恩。”

    荀悦对荀贞的这个举动很赞成,说道:“正该如此。”

    陶谦离郯的当日,州府相继收到了两道公文,一道奏书,一道传书。

    奏书来自糜芳。

    糜芳在朐县、东海郡的收购任务顺利完成,他请示荀贞:接下来他是去琅琊还是去广陵?

    荀贞回记书一道:继取琅琊,广陵自下。

    早前同意糜芳先对朐县下手,是为了给糜芳练练手,现下通过对朐县、东海盐坊的收购,糜芳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和姚颁的配合也已较为默契,那么接下来当然是该进军琅琊了,琅琊是徐州盐豪的聚集地,只要能把这里拿下,广陵自就不足一提了。

    给糜芳回文的同时,荀贞给姚颁、荀成各去了一封信。

    给姚颁的信里,荀贞交代他一定要配合糜芳,琅琊的盐豪多,可能会生乱,要求他务必谨慎。给荀成的信里,则是提醒他要密切关注泰山诸营的动向,如果有变,要果断地当机立决。

    荀成接到荀贞的信,请陈登、高堂隆来见。

    等他两人来到,荀成对他俩说道:“糜都尉已把东海的盐坊购完,期间虽有人闹事,但没等出乱子,就被姚颁镇压下去了,总体来说还算顺利,至多再有两三日,他就要转来东海了。”拿出荀贞的信,请他两人传看,接着说道,“主上将要用兵鲁国的消息,近日已传至各郡,想来本地的那些盐豪、泰山兵帅也定已有闻,我看他们有趁机起乱的可能啊。”

    陈登看过荀贞的信,转给高堂隆,对荀成说道:“我听说将军前天又邀孙观来营饮酒了?”

    “不错,连饮两日,孙校尉今早才回阳都。”

    “将军观孙校尉可有异态?”

    “较之前次我邀他饮宴,这次於言谈间,我觉他刻意讨好。”荀成沉吟了下,又说道,“阳都那边连日上报,说昌豨、尹礼时常遣使入城,求见孙观。”对陈登和高堂隆两人说道,“将此两事合在一处,我疑泰山兵诸营正在私下串通,有不轨意图,所以才会说他们或会趁机起乱。”

    “将军对此有何决策?”

    “正要请教君二人的高见。”

    “依登之见,此事好解决。”

    “噢?怎么个好解决?敢请闻其详。”

    “主上虽将用兵於鲁,然所遣之卒,不过五千之数,其中还有两千分是彭城与臧霸的部曲,真正动用的兵力只有三千步骑罢了,谅他孙观、昌豨几人纵有叛心,必也是不敢单独起兵的,他们如要作乱,定会是和盐豪一起。如此,可先将他们与盐豪分开。”

    荀成颇喜,说道:“君见与我正同!”征求陈登的意见,“我欲以响应主上击鲁国黄巾为由,调孙观、昌豨诸部到郡界击北海黄巾,君看如何?”

    陈登笑道:“此策大妙。”

    高堂隆略有担忧,问道:“若是他们不从调遣?”

    “如是不肯从我调遣,则反意露矣!吾自发兵击之。”

    “若是在将军与孙观等鏖战时,盐豪趁机作乱?”

    荀成笑了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