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1 陶谦坐视待成败 董卓谋备据相国(第3/3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的这一招看起来是个昏招。

    明知袁绍等在外有非常大的起兵可能,他却还给自己加个相国的衔,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不是在招仇恨是什么?不是在把可能会接受他的士人们推给袁绍是什么?

    可是站在董卓的角度考虑,荀贞却也能理解他。

    就是因为袁绍等人可能会在外起兵反对他,所以他才不得不行此一招。

    在这之前,董卓只是太尉,三公之一,在他头上除了天子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太傅袁隗,一个是他任命的大司马刘虞,刘虞远在幽州,可以不去理会,但朝中的袁隗做为“位在三公上”的群臣之首,却是位居在他之上,他做不到一人之下。

    如果将来袁绍起兵,外有州郡响应的袁绍之兵,内有群臣之首的太傅袁隗,内外呼应,他一个太尉,很难压住阵脚,所以,他不得不再给他自己升官,给自己加了个相国的衔。

    相国即战国时的“相”,乃是文官之首,前汉建立后,任过此职的总共只有两个人,一个萧何,一个曹参,之后改以丞相为替,后又改为大司徒,入到本朝,又改大司徒为司徒,不过本朝的三公没有实权,政令悉归尚书台,现在董卓自任相国,用的显是前汉初年的旧制,有了这个头衔,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压过袁隗、刘虞,成为群臣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而只有这样,当将来袁绍如果起兵,他才能集中精力对付袁绍。

    而至於董卓自任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朝中就没人反对么?

    当然有,可是反对也没有用。

    一来,董卓有兵,威压之下,没人敢硬抗。二来,汉家最重“故事”,凡是本朝以前存在过的事,再实行起来时通常就容易,“相国”是前汉有过的,“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也是当年萧何为相国时的“故事”,有此前例在,便是想反对,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借口。

    荀贞前世时就知董卓自为相国之事,只不过他当时以为这是董卓骄横的表现之一,现下身处这个时代,却是理解了董卓的苦衷,不过也仅仅只是“理解”而已,他看了两眼这道消息,就随手将之扔到了一边,招呼戏志才、程嘉等人出门,却是就在刚才得到这道消息之前,他先接到了一条消息,乃是荀攸、陈群从北海回来,很快就会抵达广陵县外了。i580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