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9 雄豪满座乳虎声 上(第2/3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面的原因加在一起,袁绍等出城时,带的兵马确实不多,兵马少,又不如董卓的虎狼之士剽悍敢战,那么在当董卓说话时,他们就算心怀愤怒、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忍住气,暂且听从。

    说到这里,坐在荀贞这边的一人愤然骂道:“董卓老革,自恃兵强,实跋扈骄横!”他对鲍信说道,“允诚,你可知道,在北邙阪下,我等与董卓迎住天子时,董卓说了句什么?”

    鲍信转对这人,问道:“说了什么?”

    “天子见董卓将大兵突至,恐怖涕泣,太傅与诸公对董卓说:‘有诏退兵’,董卓非但不奉诏,反而颐指气使,睥睨群公,詈骂答道:‘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何退兵之有!’……允诚,你听这老革之言,实是目无尊上,恃兵自雄!”

    说来今天子也是可怜,今年才十三四岁,虽贵为天子,却还是个少年,一直养在深宫,未曾经历风雨,却方登基即位,就碰上了袁绍血洗宫城,历经了一场从没见过的血腥厮杀,旋又被张让、段珪等挟持出宫,颠簸奔逃了大半个晚上,总算被卢植、闵贡救回,却还未来得及喘口气,迎面继而又气势汹汹地来了一个统带雄兵精骑的董卓,也难怪他会“恐怖涕泣”了。

    鲍信闻之,切齿愤怒,恨声说道:“子远,恨我不在当场,我如在当场,必与此贼血溅五步!”

    荀贞心道:“‘子远’?”转头又看向适才愤然说话之人,想道,“闻袁绍有五个奔走之友,许攸是其一,这人莫非便是许攸?”

    许攸的名字,荀贞前世时不陌生,这一世也不陌生。别的不说,只说他在魏郡太守任上时,时为冀州刺史的王允意图行废立之事,当时就有许攸参与其中,后来事败,王允自杀,荀贞不知这许攸去了何处,搞了半天,却是潜伏在了京都,归藏在了袁绍的羽翼护庇之下。

    看了这疑似许攸之人一眼,荀贞收回目光,品味他刚才的话,心道:“‘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嘿嘿,嘿嘿,董卓这句话说得倒是不错。”品味再三,忽然对董卓有了一点不同的观感,“‘何退兵之有’!董卓这五个字却竟似是颇有舍我其谁之态!”

    董卓的这整句话连到一起,意思可以理解为:你们这些朝廷大臣,衮衮诸公,不能辅佐王室,一心只争权夺利,内斗不休,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州郡反叛连连,现今又搞得京都大乱,连天子都流亡在外,你们还好意思说叫我退兵!

    荀贞受前世所看之书的影响,对汉末、三国的士人们本是保有好感和敬意,可而今身在这个时代,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却发现这个时代所谓的“士人”、“清流”完全不像他想象的,其中固有很多清直忠义之士,如陈蕃、如李膺、如范滂、如荀家诸贤等等,可更多的却是无能、贪腐、结党勾连之辈,黄巾起事、天下大乱的缘故,士人多归咎於宦官,可事实真是如此么?并不见得。因了有此观感,他对董卓指责朝中诸公、大臣的这句话却竟是颇起了共鸣。

    而这共鸣一起,他对董卓的观感便难免会不由地随之出现一点点的改变了。

    荀贞不知,在张让、赵忠等杀何进前,张让等曾诘问何进:“今你欲灭我曹种族,不亦甚乎?卿言省内秽浊,说我等贪婪好财,为天下之害,那么我等且问你: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

    张让、赵忠等在杀何进前,既然有底气问出这句话,那么就可见朝中的公卿大臣们,那些所谓的名士、清流、士人领袖们,实际上比起宦官的贪婪来,却也是好不到哪里去的。

    “不管董卓的这句詈骂之话说得对、或是不对,也不管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舍我其谁、甚至欲凭一己之力而扭转朝局的雄心壮志,当下之时,最要紧的还是得想办法把他逐出洛阳。”

    话说到底,即使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