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6 了却山中寇贼事 十(第2/3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刘备的屋舍。

    出了门,他回头往屋里望了眼,见关、张二人拜倒地上,正向徐福行大礼。这一礼当然是为了感谢徐福救了刘备。

    原本的历史中,徐福与刘备意气相投,这一世估计是没可能了。不过现如今有了徐福相救刘备,也算是还了原本应有的那份因缘吧。也是因此之故,荀贞没有惩治徐福擅出府外一事。

    把刘备所说之内容转述给刘衡,刘衡惊骇之下,忙不迭地答应了荀贞的“解禁”之请。

    从相府又回来中尉府,刚到堂上,许仲派的人到了,却是高素。

    高素回禀荀贞:那数百作乱的流民在抢了义从和刘备的衣甲、兵械、战马后,没有多停,直往西边的山中去了,许仲已经令辛瑷带其本部骑兵启程追赶。

    禀过正事,高素唉声叹气,欲言又止。

    见他这般做作的模样,荀贞没好气地说道:“还有什么话?想说就说!”

    “荀君,要说刘功曹真是一个仁义宽厚的人,可在用兵上却未免有点……。”

    “有点什么?”

    “有点外行。他带的那四十义从都是咱们军中的精锐啊,如指挥得当,虽只四十人,足能破四百强敌。那些作乱的流民既无衣甲、又无兵械,饿了多少天了,没多少力气,且不通战阵之术,说白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却竟把他打了惨败,四十义从悉数阵亡。唉,荀君,真是可惜啊!”

    也不知高素是可惜那四十个义从,还是可惜刘备被打败了。他说的这些,荀贞早就想到了。诚如高素所言,刘备带的这四十人均是从军中选出的百战老卒,如果指挥得力,莫说五六百流民,便是上千流民也难以将之尽灭。刘备的运气不错,可他的指挥才能确是不怎么样。

    也还好刘备没有高超的军事才能,他要是再用兵如神,有韩信之能,荀贞不得天天如坐针毡?

    ……

    刘备卧床养伤,辛瑷率骑兵追击逃跑的乱民。

    这档子事儿还没处理完,一封信从洛阳来。

    信是何顒写的。

    这是何顒头次给荀贞写信,收到信时,荀贞颇是惊诧。不过展开信看到内容后,他不奇怪了。

    信里说的是:北宫伯玉、李文侯势大,似欲南下侵迫三辅,朝中有人提议不如诏令皇甫嵩回镇长安,卫护园陵。长安是前汉的都城,前汉诸帝的陵墓均在附近,这是汉家的祖宗陵墓,必须要确保不被叛军损害。何顒在信里说,朝廷虽然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可从各个方面考虑,皇甫嵩调离冀州应是势在必行了,也许不日诏书就会下到冀州了。

    “从各个方面考虑”,何顒没有明言都是从哪个方面考虑的,但就算他不说,荀贞也能猜得出来。调离皇甫嵩离开冀州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个,但最根本的原因只能是:州牧的权力太大,朝廷不能让皇甫嵩在冀州牧的wèizhì上久坐。

    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

    何顒写这封信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醒荀贞,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荀贞是皇甫嵩的爱将,皇甫嵩一走,荀贞就失去了在冀州的最大的靠山。

    这半年来,看似皇甫嵩没有给荀贞什么直接的帮助,可皇甫嵩在冀州就是给荀贞最大的帮助。有皇甫嵩在这里当州牧,上到国中大吏、下到郡县吏员对荀贞无不礼敬十分。

    早在去年底,荀贞就猜到皇甫嵩会被调走,只是当时他猜的是朝中会把皇甫嵩调去凉州平乱,没有想到朝廷却是准备把皇甫嵩调去长安。不过这也能够理解,皇甫嵩已是“功高震主”,功劳大到只能以冀州牧这个头衔来赏他了,如果调他去凉州平乱,他再立下功劳,朝廷可该怎么办?功劳大到赏无可赏时,就只能杀人了,所以干脆调他去长安。

    一则,州牧权重,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