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文贼(一)(第3/5页)  一代文豪林黛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说着,阿坤清了清嗓子,在陈与道的帮助下,让人们安静下来,他翻开了《歌仙》,开始朗读:“山歌声落下的时候,两旁的树上停满了山雀”

    阿坤虽然体形黑胖矮,但是他的声音却非常清亮、多情,富有表现力。该柔婉的时候柔婉,该刚劲的时候刚劲。

    读书声在会场里流动。渐渐地,人们那些悉悉索索的小动作也停下了,会场里鸦雀无声。

    “‘你家里是故意欠着债的。’那穿长衫的男人呵欠,捻着一块糕点:‘否则,为什么还不卖女儿还钱呢?’”

    “渐暖的风,吹过了三姐的头发,她流着眼泪,对阿爹说:‘马上就要春耕了,留着我罢!你身体不好,阿弟还小,等我春天帮你耕完这亩田,再卖我罢!’”

    人们静静听着,想起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姊妹,自己的母亲、女儿、妻子,眼里慢慢蓄起了眼泪。

    “桂花开满了山,刘四弟,死了。

    一个人经过了桂花树旁的那条河,说:啊!懒人死了。

    另一个经过桂花树旁的那块青石头,说:啊!懒人穷死啦。

    于是,河与青石,都说:春天不勤奋,才会在冬天饿死。

    只有啃啮他尸身的鱼儿,嘟嘟囔囔地为他作证:他手上的老茧一层比一层厚,啃不动。”

    不少人都有过刘四弟的想法,想靠勤劳白手起家。

    但是辛辛苦苦一整年,却却还是欠了人家数不清的债。最后卖田卖屋。熬得住的,挣扎着活下来,熬不住的,就和刘四弟一样在满腔的不甘不懂中死了。

    而当最后听到“刘三姐之死”那一章的时候,人们的眼里,有悲伤,更有怒火,安静终于被啜泣、哽咽声打破了。

    场内哭声一片。

    阿坤又喝了口水,清亮的嗓音已经有点沙哑了。

    他放下书,眼里含了两泡眼泪:“父老乡亲们,今日,文会里还来了不少从外地流落到这里的朋友。是的,他们被叫做“流民”。可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是流民!是谁兼并他们的地,强抢土地呢?是谁苛政猛于虎,苛捐杂税逼人死呢?天下不少地方,顺风顺水,本没有闹荒。是人为地闹荒使他们沦为流民!”

    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嗓子“是贪官!”立刻旁边有一个人打了他一下;“逼死三姐的那个还是清官咧!”

    阿坤含泪道:“是啊。不管清官贪官,我们只想好好地过日子,却总是有人不让我们活!”

    一旁的陈与道则念了一首民谣:“东饿死,西饿死。上索租,下要钱。天下流民起仓皇。”

    猛然听到这里,林黛玉的颤抖,终于从手,蔓延到了全身。

    她意识到了,自己的《歌仙》,成了一些人的武器了。

    林若山看她面色大变,轻轻叹了口气:“走罢,会场人多太闷,我们出去散散心。”

    俩人离开了会场,走到会场外面的院子里,带着花香的风吹过,头脑清醒下来,林黛玉咬着嘴唇,努力冷静下来,道:“叔叔,你有什么话,说罢。”

    林若山道:“黛玉,你看看这个天下。”他把手指着天,指着地,指着人群。“现在天下是个什么情形,你知道吗?”

    林黛玉沉默了片刻,道:“我一路走来,大凡不是瞎子,都当知道一点。”

    林若山出了一口气,有些出神:“如今东南西北,都是民不聊生,起义军一*。朝廷军队不对付外敌,主要的任务,反而是镇压起义。而皇城里,昏君废了太子,几个皇子蠢蠢欲动。其中几个成年的皇子,比如皇七子楚王,早早借口整顿封地而逃离京城。”

    黛玉点点头,叹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稀奇。”

    林若山顿了顿,接着道:“但这次,与从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