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取士固然伤了世家大族立世根基,然而贤弟你看,这些通敌之人并非全为世家大族,其中还有不少士族名士甚至庶族参与,对于这些人尤为庶族而言,此时陛下科举取士不但于他们无害反而有利。即便他们要反,也是手握重权之后,此时绝不是最好时机,可见他们反的并不全然是科举。”
世家大族虽然靠着察举获得累世为官的保障,然而对于想有所作为的士族而言却也是一种负担,即便身负才学想要官至三公九卿或录尚书事也是一种奢望,察举如同一个又一个封闭的圆,即便士族比庶族更好但比起大的世家豪门那又全然没有优势。
饶是如荀家这样人才辈出的士族在宦官同外戚在时,荀绲因畏惧宦官之势差荀彧娶中常侍之女为妻。若士族同外戚之间还有缓和那么士族同宦官之间就没好过,荀绲此举与卖子无异,可见普通士族的处境并不好过。
只是士族示人终究是一体,谢知非即便知晓士族亦有大小贵贱之别,却也不知这大小之别到了何等地步:“那是为何?”
对于世家大族而言,科举纵然有影响,可天下庶族如今能成才者甚少。
即便科举大兴这些豪门衣冠依旧可以通过姻亲等方式将朝廷新贵网罗入自己的阵营,若网罗不成再党同伐异,将不利于己的人尽数外派远走,只是科举不同察举那般容易,需再多费些心思。
世家大族虽反对科举,却并非拿科举全然无办法。
“对他们而言,最不想看到的是庶族出身的你!”曹操伸手点了下谢知非,随后在谢知非走皱眉中又转向自己,用手在胸膛前点了数下:“和宦官之后的我,我们两人成为陛下最信任的人,成为可以左右朝廷走势的人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事!”
说罢,曹操放下手叹息道:“非我同类,安能同心,世家大族所想不过如此。”
说到这个曹操同谢知非都是一把泪,因为出身的原因,袁绍袁术只需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天下士族呼啦啦的跑过去,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曹操同谢知非辛辛苦苦建好名声还一心为大汉定科举,然并卯,除了闲置在家的如诸葛玄和贾诩或是没人肯要的如张松,又或是投奔偶像的荀彧同赵云,几乎没人打算来。
即便曹操手下许多谋士,然仔细一看便会发现核心八成都是颍川的人。
若无颍川文士之首的荀彧无私的为曹操对着家乡发起猛烈的宣传攻势,同时又不断的向曹操举荐自己知道的每一个人才,曹操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建成令人羡慕的谋士天团。
另眼再看谢知非,初期听命于谢知非的武将除了典韦以外几乎都是曹操的族兄,虽有赵云带着郡州子弟兵投靠,然而赵云是庶族并非士族,除了孙策同黄盖等人外,此时的天策军几乎看不到士族出生的将领。
简单一点来说,虽士族对曹操与谢知非评价非常高,名士清谈也是对两人赞不绝口只夸忠义,但两人至始至终不是世家大族爱的菜,谢知非还需要私下想法子为自己同曹操不断加固好的声名。
加之科举一出与世家大族□□,让不少人原本对曹操同谢知非并不上心的人存了给两人一点颜色看看或是改投门庭的心思。对于世家大族而言,改投门庭的选择还有谁能好得过豪门望族又有头脑的袁绍?
恰袁绍同公孙瓒之间的争斗虽然还会持续,但袁绍显然占据上风节节胜利。
而此时由逢吕布又叛出袁绍南下攻打兖州,原本蠢蠢欲动的世家大族顿时抓住这机会,开始运作起来。
初闻兖州之变,曹操第一个反应也是兖州士族暗通吕布,事实也的确如此。
然而直至荀彧找上门来一夜彻谈曹操这才拨云见月看到在其之后的真相:别看吕布,看袁绍!
此时司、兖、徐三洲名义尽属朝廷,谢知非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