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人间十三忠骨【一更+二三更】(第6/9页)  [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才发现这世间只有更坑,没有最坑!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刘协下朝之后为了拉拢君臣感情,唤了谢知非过去本是想交流下感情,偏偏刘协话才说到自己父皇设西园,想要顺势导出曹操的时候被谢知非抓到机会,直言当今选拔官员的方法不好。

    随后谢知非一脸正色噼里啪啦将科举这东西简单的对着刘协砸过去,至于刘协现在懂不懂没关系,只要让刘协认定了这东西是对他好就行!

    因此刘协在听完了关于科举是什么东西后,头晕脑胀听一小部分丢一大部分的刘协只来得及抓住最后几个字:“开恩科,太尉以为举察之法不好么?”

    天下世家之所以兴起,举察制绝对立首功,在这个通讯全靠走的年代,要想暗箱操作实在是简单。

    而面对举察制,谢知非同曹操一个没背景、一个宦官之家出身,都不是士族所喜好的选择,只是被士族推崇的袁氏兄弟太坑从未显得曹谢二人太优秀,不想被坑的世家便将注下在了曹谢二人身上。

    此时的举察制便是九品中正制的前身,成为了世家大族收拢门徒的工具。

    谢知非静静的看向刘协,冷漠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哀乐。谢知非的话很平静,平静得如同一个局外人,让人听不出半点偏颇:“陛下以为,举察之法如何。”

    即便是傀儡,身为天子的刘协身边依旧有不少效忠于汉室的人,比如王允。这些人会教导刘协何为为君之道,只是这样的教导更多的是以王允等人的立场来教导,刘协对其好坏的认知,也几乎同世家相仿。

    因此刘协毫不犹豫道:“举察之法大汉用之三百年,能人志士无数,曹州牧亦是孝廉出仕,此法甚好。”

    谢知非:“……”

    你爹要是知道你长歪成这样肯定会气得活过来!

    这一看就知道世家已经给刘协洗过脑了!

    科举这东西若是得不到刘协的倾力支持,即便曹操同谢知非两人搞得再厉害,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不说还会被世家大族泼一身的污水秽泥。因此,获得刘协全心全意的支持是最基础的条件,最好是让刘协从世家大族那边转阵营过来,那他们推行科举便会事半功倍:“陛下以为,臣可堪举为孝廉?”

    谢知非同曹操这样的,刘协恨不得一个州一年能举十个八个出来,当下连连点头道:“自然可以!”

    见刘协点头,谢知非长叹一声闭口不言似乎陷入了自己的回忆,隔了一会儿,谢知非这才对已发觉自己或许说错话的刘协淡淡道:“臣所在之地民逾十万众,曾见举孝廉无数。然臣敢说,这其中九成才智品德皆不堪举荐为孝廉,然依旧被举并授于官职。酸枣之盟时,袁绍论德不及曹相国,论才在盟军之中不过中下,论位尚不及陶谦等人,然袁绍却能在酸枣之盟时被共推盟主,无人敢质疑,以陛下之聪慧,想必知这其中为何。”

    刘协并非愚笨之人,相反,与他大哥遇事吓得说不出话的刘辩比起来,危乱之中镇得住场子的刘协用董卓的话来形容那便是‘沉稳睿智,有天子气度’。

    只是刘协从小便不是作为大汉的天子来培养,即便刘协成了天子也没人向他传授天子该有的思维方式,这些年刘协又被王允等人灌输了一大套不必要的东西。谢知非口中的缘故刘协明白是明白了,然而一时间难以觉察这其中的不妥:“可……唯德方能治国,若无举察,寡人如何知其德可否配位?”

    谢知非阙目摇头:“纵有举察,陛下观我大汉天下,有多少人德可配位?”

    刘协想了下:还真不多!

    有才无德是祸害,无才有德是中庸,无才还无德危害更甚。【注】

    到此时刘协的神色已有松动,谢知非睁开眼,一双半睁半阙的眼睛似有无限心酸:“陛下可是当臣有私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