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砸了出来,真够惨的!
所以,历史上的黄祖和黄承彦,就是一个混合体,是沔南名士,有一定文化涵养,也可以堪称士族或者世族。但不是那种隐于野的士,而是就在荆州治下因为与刘表的连襟关系做了江夏的太守的士。而且还知兵。不单会水战,陆战也胜过孙坚。
另外,须知汉代的官吏制度是“举”或者说“征辟制”。黄祖要当江夏太守,是需要刘表去上表朝廷然后以朝廷名义征举的,地方官员,尤其是这种太守级别,其实是牧和刺史乃至郡公、王等对其起最关键性作用(到了晋也是这个模式)。
说了这么多,再反观《三国志》、《襄阳记》等书的描述,并不存在两人之间有矛盾的事情。
附录:
一般的现行资料:
黄祖生平:
黄祖(~20东汉末名将。籍贯待考。荆州刺史刘表部将。汉初平三年(192)在襄阳岘山设伏,射杀孙坚,使刘表得以据江汉,被任为江夏太守。他以石阳城(在今汉口北郊)为郡治,屯兵鲁山(今龟山)酭月城(亦名偃月垒),扼守长江航道,屡与吴军交锋。汉建安十三年(20,吴军攻破酭月城,遂被吴军所杀。武汉不少地名与黄祖有关。
刘表生平:
刘表(142~208年)字景升。东汉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两城)人。少年时跟同乡王粲的祖父王畅学习。刘表跟王畅从学3年,返回故里,与同乡张俭等人友好,常在一起议论时政,抨击朝廷的腐败,故而出名(号为八友或者八顾)。后因张俭控告宦官侯览,遭到迫害,刘表也受到株连,在外逃亡10余年。“党锢”之祸解除后,刘表被大将军何进举荐为“北军中侯”。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诏刘表为荆州刺史。刘表为了治理荆州,特聘南郡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为谋士,并向他们问计。蒯良说:“众不附者,仁不足,附而不治,义不足;若行仁义之道,百姓归之如水之趋下。”刘表遂纳之。
献帝建安元年(196年),骠骑大将军张济自关中进南阳,引兵入荆州界,因攻穰城中流箭而亡。荆州官属皆来祝贺。刘表说:“济以穷而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急忙使人收纳其众,众闻皆喜,遂降。表又遣使者招张济之侄张绣,使绣屯兵南阳为刘表北境藩篱。建安三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3郡叛刘表。表遣兵围攻,平定后,收零陵、桂阳。至此,荆州辖9郡,“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成为一大割据势力,和曹操、袁绍相抗衡。刘表治理荆州,政绩显著,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割据的年代里,荆州是一个难得的安定的地方,是一个和平的夹缝。当时,关西、兖州、豫州等地学者文士来归者如流,史称“盖千数”。刘表对这些远来投奔的学士们,都给以多方安慰,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并且还利用他们的才能,发展学校,传授儒术。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