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鬘夫人对佛说,世尊,所谓法就是一乘道,僧是三乘众僧。这二种归依不是究竟归依,名少分归依。为什么呢,佛说一乘道法可以得到究竟法身,在这上面佛没有说一乘法身。三乘大众有恐怖,归依如来求出世间的修行法,他们心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那二归依非究竟归依,是有限归依。如果有众生,被如来调服,归依如来,得到法的津泽,对佛心生信乐,他们供养法和僧,这个二归依,不是那个归依,这个二归依是皈依如来。众生归依第一义者,是皈依如来,此二归依是第一义,是究竟归依如来。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皈依无异皈依如来,无异二归依,(归依如来就是归依佛、法、僧)如来即是三归依。如来说一乘道,如来四无畏成就狮子吼说,如来随众生的欲而方便说法,即是大乘,没有三乘。三乘入于一乘,一乘者,就是第一义谛。胜鬘说,世尊,声闻缘觉初观胜谛,以一智慧断诸地,以一智慧四断,(苦、集、灭、道),知道功德可以作证,也可以善知道这四法的意。(四法,也是苦、集、灭、道),世尊,没有出世间上上的智慧,四智慧是渐渐到达,以及四缘渐渐到达。如来的第一义法就是出世间的上上智慧。世尊,金刚喻就是第一义智慧。它不是声闻、缘觉不断无明住地的义地。初圣谛是第一义的智慧,世尊,因为没有二圣谛智慧可以断诸住地。世尊、应、等正觉的智慧。不是一切声闻、缘觉的智慧境界。如来不可思议的空智,断一切烦恼的藏。世尊,如果众生可以坏一切烦恼的藏,得到究竟的智慧,是名第一义智。初圣谛智不是究竟智,它是趋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智。世尊,胜义者,不是一切声闻、缘觉。声闻和缘觉成就的是有量功德。声闻、缘觉成就的是少分功德,所以名圣。圣谛者,不是声闻、缘觉的谛,也不是声闻、缘觉所得到的功德。世尊,这个谛,如来、应、正等觉在初始觉知,如来为了向众生开示无明的卵藏,如来在世间开示演说正法,所以名圣谛。圣谛者,是说甚深的法义,是说微细难知道的法意,不是在思量的境界,是智慧者所知道,一切世间众生不能相信。为什么呢,佛说这个甚深如来之藏,如来藏者,是如来的境界,不是一切声闻、缘觉所知道的境界。在如来藏处说圣谛也甚深,也细微难知,不是思量的境界,是智慧者所知道,一切世间不能相信。如果有人在无量烦恼藏所缠缚的如来藏不去疑惑,对会出无量烦恼藏的法身也没有疑惑,对说如来藏,如来法身不可思议的佛境界没有疑惑,以及如来的方便说心,他们都可以信心,这就是众生可以信心说二圣谛义。什么是说二圣谛,就是说什么是作圣谛,它的义,什么是没有作圣谛,它的义。什么是作圣谛义,是在说有量圣谛义。(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简单的说,说轮回有什么苦,是苦谛。这些苦是众生轮回中身口意的轮回业所集是集谛,灭谛是说怎么样灭轮回的业,道谛就是说正道的谛。)。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能够知道一切轮回之苦、不是他可以断一切苦集、证一切灭、修行一切道。所以,世尊,生死有二种,众生作有为业生死轮回。作无为业生死。(无为业生死一般是菩萨入生死轮回度众生,),涅槃也有二种,有余涅槃,(阿罗汉,漏没有尽),无余涅槃。(如来)。说没有作圣地义,是说无量四圣谛。为什么呢,因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知道一切受苦,断一切受集,证一切受灭,修行一切受灭道。(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触及色声香味触法,然后生出种种感受,修行这种受的不生的道,叫受灭的道,前面的受苦,是说这种触,生出受的苦,其他也是这样解释)。这样八种圣谛,如来说是四圣谛。这样的不作四圣谛,只有如来、应、等正觉可以究竟,不是阿罗汉、辟支佛可以究竟的,为什么呢,不是上、中、下法得到的涅槃。如来、应该、正等觉,于这不作四圣谛义已经究竟,因为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他们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